楊仁壽:企業應重賞嚴罰或聚德引善?

楊仁壽

【大紀元10月8日訊】《左傳》〈子產論政寬猛〉有一段話: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

企業的治理究竟是寬或嚴較為恰當?嚴罰重賞而獲致良好績效,如新和化學曾經有7成不良率、兩次重大工安意外,現在成為亞洲最大單一氯化石蠟生產廠。在公司整頓過程中,公司以工安做為績效指標,一旦不符標準,便扣減員工薪資,再採取連坐,扣除整廠生產績效。若是良率提升、產值進步,員工一年可領相當於一個月的生產獎金。但嚴重扣分的話,每人一個月會損失好幾千元。嚴罰重賞讓新和脫胎換骨。

容許員工犯錯,引導員工追求至善,而做到世界級企業,如豐田。豐田強調「如果我們要讓員工成長,讓企業成長,就要把錯誤當作成功的材料」,「沒有人喜歡自己只是螺絲釘,工作一成不變,只是聽命行事,不知道為何而忙,豐田做的事很簡單,就是真正給員工思考的空間,引導出他們的智慧。」例如,當地板上出現漏油,豐田主管會花半小時跟員工討論,而不是花5分鐘罵人,或把油擦掉就了事。在台灣,電子業的不良率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在豐田,這數字的境界是百萬分之七,這種追求至善的精神,完全依賴員工的自主性而非嚴罰重賞。

公司治理該要寬?抑或猛?是信任員工,以自主改善代替嚴懲?或是強調法治,以嚴懲讓員工戰戰兢兢不敢犯錯?如子產所言,唯有德行的領導者,能風行草偃,以寬和引導員工向上提升,追求工作績效。但若是領導者本身並未能以身作則,無法導引出員工內在的驅動力,那麼就需要靠法治的力量,讓員工心生畏懼而不致於向下沉淪。但寬難,所以許多企業以重賞嚴罰,用胡蘿蔔和棍子的手段提升績效。不過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當企業是倚賴員工的知識和智慧成功,更好的激勵引導是重要的,但不能忘記「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企業領導者應聚德引善,先要時時省思自己的德性,要求自己做事求真、待人與善,而後才能引導員工追求企業的至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許家銘:是接班人危機 還是張忠謀的奇局
李世珍:別當工資的小偷
趙芷菱:勞動派遣面面觀
李世珍:從系統思考看「人力派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