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解凍,但美公司對舉債望而卻步

標籤:

【大紀元1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晏宇編譯報導)美國銀行為什麼不貸款呢?更大的原因可能在於信譽良好的美國公司不願意借款。

據路透社消息,不願意借款的現象使得奧巴馬陷入窘境,即使經濟勉強「爬出」衰退,目前10.2%的高失業率很可能在2010年繼續攀昇,奧巴馬正想方設法刺激經濟和增加就業機會。

到目前為止,奧巴馬政府的很多工作的重點是放寬信貸條件,使得貸款更加容易,但如果美國公司現在不願意再貸更多的款,該策略也將難以成功。

「對信貸的需求不足,而信貸供應充足得很,」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威廉姆.鄧克爾伯格說 ,該聯合會代表著小型企業的利益。

「小型企業需要的是客戶。」

鄧克爾伯格的研究小組週二公佈的小型企業月度調查發現,計劃增加資本支出或人員聘用的公司寥寥無幾,而僅有4%的公司認為獲得融資的他們的最大問題。而出現在八十年代初的那次失業高峰期中,約37%的被調查公司將融資列為他們的頭號重點。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週一公佈的高級貸款員季度調查顯示,較大型的公司也不願意借貸。自美聯儲7月份的報告以來,對信貸的需求減弱,儘管減弱速度在放緩。

甚至那些正在信貸市場借貸的公司,有證據表明公司盈利的現金將大量地出現在財政報表裡,而非用於支付僱用,投資和擴大再生產的。

美國銀行美林全球研究債券分析師奧列格.美蘭泰伍(Melentyev)說。

今年迄今為止,高收益債券發行人已將75% 的收益用於現有債務的再融資,這至少是13年以來的最高比例。

「常言道,您可以帶馬到水邊,但您不能強迫它喝水,」他在給客戶的短箋中寫道。

「我們的數據表明,除非為了再融資現有的其他債務,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再次涉足信貸市場,大多數並不迫切想要貸款。」

第二波刺激計劃?

因過度借貸引發的金融危機過後,企業熱衷於減少債務,這可以理解。但這對推動經濟和私營企業的增長以減低失業率,收效甚微。

奧巴馬曾試圖鼓勵貸款小型企業以創造就業機會,並從7000億美元的銀行救助資金中調撥150億以支持小型企業貸款。

全國獨立企業聯合會(NFIB)的鄧克爾.伯格稱此舉是一個「漂亮的姿態」,但可能會落空。因為只要銷售疲弱,信心不足,企業主就沒有理由借貸。

「幾乎沒有誰認為目前是企業擴張的好時機,更多業主計劃減少而不是增加庫存,而計劃任何資本開支的企業也是超記錄的少,」他說。

上週五奧巴馬暗示新政策措施的出台,他說政府正在考慮增加對道路和橋樑支出,削減營業稅,改建樓宇以使其更為節能,紓緩對小型企業的信貸流動和促進美國的出口。

但如果大部份消費者對支出仍持謹慎態度,這些旨在創造就業機會的努力,可能依舊難以見效。

如果問題是,有實在太多的商品 – 房子,傢俱,服裝,電視機等等 – 卻沒有足夠的人願意或者能夠購買,那又怎麼辦?這是富國銀行的首席經濟師約翰.西爾維婭的「診斷」。他擔心政府公共政策反倒讓情況變得更糟。

「我們看到的經濟的特點是,商品供過於求,勞動力供給過剩和信貸供給過剩」他說。

要讓經濟增長速度加快以創造就業機會,得讓這些「過剩」恢復至平衡狀態。

從理論上講,這意味著價格需要進一步下降以刺激需求。在現實中,復甦仍將是痛苦而緩慢的,而白宮確實沒有加速這一過程的良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應對金融危機 小企業成為美國經濟引擎
最新銷售數字不如預期 美經濟前景混沌
美刺激政策成效短 專家憂復甦微弱
奧巴馬痛斥大企業  杯葛信貸改革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