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娜:華人攝影賽 看一方社會一方人

里娜

【大紀元11月20日訊】筆者在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全球華人攝影大賽」稿件中,漸可看到同一民族在不同國家攝影作品表現思維上之不同處,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但也見一方社會影響一方人的思維和藝術審美價值觀。

華人攝影賽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華人,作品內容內涵上是有血緣痕跡的,但是在藝術表現上就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受東西方文化的薰陶之分是很明顯的。這一兩年來,中國大陸來稿和大陸以外來稿的藝術表現卻很容易區分出來,分成了兩個大的區別,一眼能看出哪些作品是中國來的,哪些不是(不從內容上看)。

大陸的攝影作品裡有重彩濃墨的特色,特別是近年來色彩越來越來厚重,色塊越來越粗礦,細部層次越來越少,是一個很普遍的流行現象。

前幾年在攝影和繪畫中,有一陣子很流行在整個畫面中運用超出自然飽和的大色塊堆砌成像,這種潑墨重彩畫之印象手法對中國的攝影影響很大,以至今天眾多人追求用誇張的色彩,來加強畫面的衝擊力度,以此刺激人的感官、吸引人的注意。使攝影光的明暗關係漸階過渡的細膩,質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今年更特別喜歡用濃而鮮的大紅色以及濃重的黑色大面積置於畫面表象,遮掩了耐人尋味的細節和內涵。

如果在高原地帶和空氣乾淨的區域,由於光透過大氣層的穿透性好,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的原因,使得光在物體上反射回來的色彩比較多一些,也比較濃重一些,所表現出明暗反差很大,色彩還原很飽和,照片表現出了地域的特點,比如西藏、澳洲等地區拍的照片都會呈現濃烈色彩特點,暖色飽和度很高。形成了很特別的地域性的藝術風格。

從中國境內來的稿件,一些是色彩反差很大很濃烈的誇張飽和照片,不自然的用三原色各顯其能的誇張,河北、山東的鄉下農舍、江南水鄉的景物也用photoshop 處理得像青藏高原的色彩那樣濃厚,在不自然的電子技術處理上將畫面暗部層次處理得黑黑的一團,給人感覺沉悶。雖然主題立意好,有著很深刻的內涵,構圖用光很講究,由於暗部層次沒有了,經不起耐久的品味,這是很遺憾的事。 色彩還原得好只有很乾淨的地區,像南北極附近等地區,人煙稀少地區,物體反射光的色彩不受空氣中雜質的影響,所以色彩還原分明。如果不是這樣特定地區拍攝的畫面,生硬的把色彩作成誇張的濃厚度,會感到很生硬、不自然,裡面的深層豐富的關係就錯位了。

這種不自然的像色從大陸來的作品中很突出,不僅是從發稿過來的作品看到這現象,筆者從一些中國攝影網站上也會看到這種近年來的中國攝影趨勢。特別是近年來畫面暗部沒層次一團黑的表現手法在攝影作品中廣泛應用。

相比之下,海外來稿在這方面就少有這種現象,色彩自然柔和,層次豐富。

攝影作品在西方學院傳統派講究畫面層次複雜細膩,以此來表現物體的質感檔次和物體間的關係所在,表現自然界的物質之間有連接有區分的複雜的關係,是欣賞攝影作品的重要部份。

人的大腦思維也是大自然界中的物質表現形式,思想和意識與作品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很普遍流行的表現形式在一個地區出現,說明人的思維受著這個地區環境的影響,這個環境清晰明亮,人們的思維意識和作品也會跟著清晰明亮,藝術作品也會受著環境的色彩影響而控制著人的創作。

比如,每個國家人所喜歡的顏色同那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就有著很大的聯繫,澳洲喜歡用藍色和磚紅色,是受著本地藍天深海和紅土地的環境影響,他的建築顏色也如是;新西蘭人喜歡藍綠白,因為藍海綠草白雲就是他們生活的大部份;加拿大人喜歡土黃和綠色,是和這個國家大面積土地種植分不開的,春綠秋黃來源於春耕秋收自然景觀。歐洲人喜歡淡蘭和淡黃的柔和色彩,這和他們的大氣中的水分對陽光的折射有關。美國紐約人喜歡黑色白色,看來和人種以及每天在百多年的城市地鐵裡或街道跑來跑去有關吧?

那現代中國人喜歡大紅色,是否是共產紅色渲染的?古老中國皇家是講究黃金色,百姓隨自然物體本色而用,紅色只是畫龍點睛用的,受紅色蘇維埃影響後才強化出的紅色中國。大家注意一下,特別是近兩年在中國鮮紅色越用越誇張,中國人受這種色彩的影響在意識形態上全面反映出來,也反應到藝術作品中,沒有國際間的對比還意識不到他的變化。

華人是優秀的民族,大陸華人是世界華人的主流,大陸攝影人要衝破社會對意識的控制,和國際多做交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溶於自然中。這是我們海外華人衷心的希望。我本人希望我的祖國還是金碧輝煌好,血紅色不好。在照片上大面積黑團團的不好,還是各個色彩都有層次透亮好。

一幅作品能看到一個作者的心理狀態,一個地區的作品形成的風格可以看出那個地區的實質狀態。遮掩是遮掩不住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新唐人攝影大賽精品展5/10恆昶藝廊登場
百裏挑一佳作 新唐人攝影大賽巡迴展登場
里娜:聊全球華人攝影賽參賽(上)
里娜:聊全球華人攝影賽參賽(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