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循環投資法的特徵

巴菲特也要學的一堂課(1)

鈴木一之(Suzuki Kazuyuki)

標籤:

(1)不須要勞心費神選擇個股

景氣循環投資法在某種程度上,早已經事先決定好要投資的業種和個股。關於這點,先前我們也有提到過。

從一開始,投資的對象就限定在與景氣敏感連動的類股,接著在其中找出目前產品價格波動最為活潑的業種,最後再依投資人各自的投資性格,自由選擇大型股或是小型股就可以了。

以鋼鐵股為例,想投資大型股的話,就可以挑選新日鐵、住友金屬、JFE控股公司這三家投資標的。非鐵股就選擇住友金屬礦山或是三菱綜合材料。

綜合商社就挑選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伊籐忠、丸紅等。海運股和建設機械也是一樣,挑選某種程度上已經事先決定好的投資標的,再依照那些個股各自的狀況進行買賣。

我們並不是在東證一部為數眾多的上市個股裡,四處尋找適合投資的個股,而是在原本就每天密切注意的個股當中,配合當時的景氣(物料的價格)動向來作出買進或賣出的判斷即可。

景氣循環股的投資時機,如果只看一個業種、一支個股的話,一年之中應該進行買賣的時機,大概只有少數幾次而已。

一年之中如果有四次買賣點的話,就算是多的了。不過,即使只有這種程度的買賣頻率,對股市投資來說也已經足夠了。

當然,要多買賣幾次,或是少買賣幾次也無妨。重點在於自己如何去解讀物料的價格與股價之間的關連性。

順帶說明,景氣循環股以外的業種,大多會有接續景氣循環股之後開始變動的傾向。這即使是代表日本產業的電機業、汽車業或是銀行金融業也是一樣的。

因此,只要在景氣循環業種確認景氣的領先性無誤,再將投資觸角延伸到這一些個股就可以了。

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說明,也許會有人指稱這是將股市投資當作外匯交易,或是商品期貨交易,這類單一商品的買賣一樣操作。

既然如此,就會有人提出「既然是把股票投資當做單一商品操作的話,那不如投資日經225期貨,或是指數權證就好了。」這樣的意見。不過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請各位回想一下景氣循環投資法的原理原則。

股價就代表了景氣本身,兩者之間的連動變化,是因為關連業種或企業的營業額是以「數量×單價」來表現所致。當數量的變化在還無法以眼睛觀察到的時間點,股價就已經開始發揮其前瞻性了。

另一方面,單價的變動在根本上,與其說是前瞻性所致,倒不如說是反映出景氣本身的影響。

像這樣能夠將營業額的變化,分解成數量和單價來探討的,除了個別的股票之外不作他想。日經225期貨或是商品期貨,在與景氣的連動性這個觀點來看,買賣之際的判斷基準並不明確。

雖然說商品期貨市場的波動,就等於物料價格本身的變動,但筆者認為即便我們能夠藉由商品的價格動向,來作為股價變動的判斷依據,如果要進行商品期貨本身的買賣卻還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既然我們不需要去挑選個股,極端的說來,甚至連總體經濟指標分析都不用了。因為我們要做的只是觀察現在的物料價格,還有景氣循環的週期,並不需要參考各項財務報表的分析。

新日鐵和住友金屬工業這些從以往到現在,都是日本知名大企業的股票,就算股價曾經一度跌破票面,但跟隨著國內外的景氣循環而反覆上漲、下跌的習性是不會改變的。當景氣重複好壞循環,股價也會反覆上下變動。

再說,景氣循環投資法不用去預測企業未來的業績。「數量×單價」所代表的物料價格變動本身,就會在前面引領企業業績的行進方向。

只要掌握住數量和價格的動向,稍後業績就會跟著變動。這個業界正如同巴菲特所定義一般,業績的表現完全依賴設備稼動率的高低。

這種情形在日立或東芝這類電機業界、三井不動產等不動產業界、豐田汽車等汽車業界則是大不相同。

這些產業和景氣循環業不一樣,光看設備稼動率的高低並無法掌握到業績的好壞。因為不能單純以「數量×單價」來解釋業績內容。電信業者NTT Docomo 、經營UNIQLO 品牌的迅銷(Fastretailing) 公司同樣也是如此。

在這些領域都需要透過各項財務報表的分析,以及針對未來收益的預測,才能夠選定投資個股吧。

甚而言之,景氣循環投資法就連技術分析都不太需要。「突破前波重要高點就買進,跌破前波重要低點就賣出」這點雖然也算是十足的技術分析,但對我們來說充其量只是技術性的操作手法,與其說是分析,倒不如說是一種Know-how 或是思維模式比較貼切。除了這個Know-how 以外,只管專心追隨物料的價格變化就可以了。@(待續)

摘編自 《景氣循環投資法–巴菲特也要學的一堂課! 》大牌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巴菲特投資啟蒙書(3)
你也是本世紀的股神候選人(1)
你也是本世紀的股神候選人(5)
你也是本世紀的股神候選人(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