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C質子對撞 台灣科學家期待美麗新世界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24日專電)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昨天首度成功進行質子對撞。參與計畫的台灣科學家葛道寧說,過去反覆用電腦模擬的狀況,現在起才要見真章,物理學的「美麗新世界」令人期待。

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指出,從昨天下午到傍晚,質子對撞在27公里長環狀加速器上的所有四具偵測器中陸續發生。

秘書長霍爾(Rolf Heuer)在新聞稿中說,「在這麼短時間內就做到這樣,是個重大成就」。他指的是,經過一年多修復的LHC在20日首度讓質子全程環繞,昨天首度同時發射方向相反的兩道質子環繞,並在同一天就順利對撞。

LHC中規模最大的ATLAS和CMS兩項實驗,有來自台灣的科學團隊參與。負責CMS整體安全與控制的中央大學研究學者葛道寧今天受訪說,LHC的質子對撞將把人類帶入未知的領域,雖然現在起挑戰愈來愈大,但也愈來愈讓人興奮期待。

由於對撞所需精密度極高,CERN原先也無法預期何時發生。昨天下午2時,CERN召開預定記者會,當時宣布的最新進展是兩道質子反向同時環繞,霍爾和多名高階負責人就已相當興奮;據當晚的發布,原來就在那時,2時22分,首次對撞在最大型偵測器ATLAS發生。

目前的對撞僅是能量較低的測試,科學家將逐步提高發射質子能量,才能進入預定的各項尖端物理實驗。

霍爾接受中央社訪問說,他覺得最令人興奮期待的,是了解構成宇宙絕大部分但人類未知的「暗物質」,這預期在一到兩年內會有結果;而發現物理學模型中假設存在的「希格斯粒子」需要更多年。

ATLAS實驗的發言人吉亞諾提(Fabiola Gianotti說,「我們希望會改寫物理教科書」。

葛道寧表示,將來質子對撞可能達每秒4000萬次,「要是前一次跟後一次沒有區分清楚,物理結果就混亂了」;因此,負責CMS數據讀出與確認的台灣科學家任務繁重,許多事都要在漸進過程中不斷了解與修正。

他說,偵測器造價不菲,禁不起一點閃失;同在CMS的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因坎德拉(JosephIncandela)也表示,外界也許想像這裡的工作很刺激,但其實每一天壓力都很大。(本文附有照片)

相關新聞
瑞典研發高效便宜可充電鋅電池 彌補鋰電池缺點
哈勃揭示NGC 2005球狀星團為宇宙化石
馬斯克560億美元薪案獲批 股東解釋原因
Light Phone推出第三版傻瓜機 只打電話不上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