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ECFA為敲門磚 房地產起飛待磨合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9日電)兩岸 MOU簽訂後,更期待再簽ECFA,各界認為有利台灣整體經濟,房地產跟著上漲。不過,兩岸房地產人士認為,ECFA是敲門磚,法令和現實面仍需諸多磨合,房地產無法立刻飛漲。

兩岸簽訂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MOU)之後,下一步就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簽署,各界都熱切期待,甚至認為會有大批大陸富豪來台灣買房地產,台灣的房價會立刻飛漲。

但是冷靜思考後,ECFA確實扮演敲開兩岸經貿合作大門的要角,但開了門之後,裡面的諸多法令規定和現實面問題可以瞬間迎刃而解?房地價格真的會被大陸富豪炒到高不可攀嗎?

多次受邀訪台的大陸萬通地產集團董事長馮侖說得直接,兩岸的投資才剛開始,交通、人才、法規、稅率等問題總要 3 年到 5 年才能磨合。

他說,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當時很少聽說大陸企業將區域總部設立在香港,但是 2003 年中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 (CEPA) 過後,雙方經過更多磨合後,投資漸多,才有陸企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則從整體租稅公平性的策略分析,政府依興建住宅的結構、樓層、地段等稅目來課稅,現在台北市還要訂豪宅稅,但豪宅如何定義?今天是,但過了幾年就不是豪宅,而且豪宅的裝修也有折舊,這該如何計算呢?

趙藤雄認為,政府不需要以各種方式限制、甚至打壓有錢人,因為每投資 1 元在房地產可以帶動 4.5 元的經濟價值,富人願意購屋,其他人就去賺富人的錢,才有工作機會;他當年也是靠著賺富人的錢才一步步爬起來,如果一昧的打壓富人,富人的錢會長腳,自然流到適合的環境,反而傷害台灣的經濟,最後是誰受害?

他強調,簽訂 ECFA 固然是好事,但是租稅的合理化、政府行政效率、台灣環境的國際化與自由化才是重點中的重點,也是吸引國際資金流向台灣的關鍵,如果這些事情做不好,台灣的經濟沒有競爭力。

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表示,ECFA之後,台灣房價是否會立刻大漲,看香港的經驗便知,2003年CEPA簽訂,2007年後陸資赴港購屋置產更為明顯。香港住宅市場價量走升,且大型住宅較一般住宅漲幅更大,每平方公尺從2003年的 6萬餘元人民幣漲到2007年的16萬餘元。

薛健平指出,大陸客自由行有加速大陸人士熟悉香港房市的效果,帶動香港房市榮景;而且經濟成長加上國際化,讓香港成為富人投資賺錢再置產的重鎮,也因為香港比台灣更地狹人稠,陸客的進場投資,也拉抬當地房價,引起政府重視。

馮侖形容,目前兩岸的經貿關係,台灣方面如同大門打開了,但門閂沒拔掉,大陸方面好像放手讓你去跑,但還扯著袖子。大陸的企業或房地產業者做慣大規模的開發,不會做細膩的,雖然台灣方面開放陸資來購置房地產,但規定太多,實在不知從何下手。

而大陸方面彷彿溺愛孩子般,什麼事都要管,馮侖說,如果大陸企業來一趟台灣,不但要向發改委、商務部、國台辦申報,連審計部門還要問企業怎麼賺錢,因此大陸企業從對台灣好奇,最後是無奈,來一趟台灣如此複雜,怎麼談投資購置房地產?

此外,台灣本地人看ECFA,從期待到亢奮再到幻想,最後是停止。馮侖說,台灣許多建商偏好拿ECFA當話題,而且效應向週邊擴散,媒體也未經查證就大篇幅刊登,話題反覆醱酵,最後發覺似乎事情不太容易進行,兩邊的業者根本沒交集,也不知道是誰騙了誰,雙方就只能眼瞅著互看對方。

馮侖強調,台灣的媒體和社會形態與大陸不同,大陸企業也不知道該如何在台灣建立穩固的關係,畢竟業者來一趟台灣很不容易,通行不便利,來得次數少,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磨合了解台灣,恐怕陸資企業要來台灣至少 20 次以上才能決定是否會投資。

除了陸資企業不了解台灣外,台灣的業者在大陸是否充分宣傳、廣告也非常重要。

馮侖舉例,例如台灣的業者應該強調台灣購置房地產可擁有所有權,且台灣氣候、時間和大陸差不多,生活機能非常好,說不定將來移民台灣之後,還可以享受便宜品質高的全民健保。

馮侖質疑,若雙方仍處於大家互看對方的階段,陸資怎麼會來台灣?房地產就會漲嗎?他認為大陸客來台灣有山有水的地方買度假屋是不錯的選擇,既不會像北京、上海般擁擠,也不會在市中心炒高房價,可能會是個理想的投資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