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院報告:2001年美軍原可逮到本拉登

人氣 1

【大紀元11月30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就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宣布阿富汗戰爭新對策之際,參議院將在30日公布報告,矛頭指向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打擊「開打」恐怖組織的關鍵性決策錯誤,讓開打首腦賓拉丹逃出美軍掌控,種下今日導致阿富汗、巴基斯坦動亂加劇的一連串惡果。報告在此敏感時刻提出,一般認為應是為奧巴馬決定增兵阿富汗的決策鋪路,甚至是背書。

為奧巴馬增兵阿富汗背書

報告指出,2001年底賓拉丹最脆弱的時候,美軍將他圍困在阿富汗東部的托拉波拉山區,眼看就可逮人,但軍方做了關鍵且代價沈重的決定:不派重兵擒拿,只以不到百人的突擊隊憑藉空襲抓到他。此一決定影響的不僅是賓拉丹個人命運,也為今日開打組織死灰復燃鋪路,還激化現正危及巴基斯坦政局穩定的內鬥。

點名前國防部長決策錯誤

這份報告是在參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民主黨籍主席凱瑞要求下,由民主黨陣營彙整現存檔案、機密紀錄和決策核心人士說法而提出,指出「很清楚的,賓拉丹在托拉波拉時就在我們的掌握中。」

賓拉丹在當年12月16日左右「順利走出托拉波拉,消失在巴基斯坦不受控制的部落區」,據信至今仍盤據當地。曾參選總統的凱瑞一直認為,布什政府錯失逮到賓拉丹的良機。

儘管報告內容僅限於檢討八年前的軍事行動,但也可視為對今日反對增兵派示警,報告更挑明當年軍方領導人應對戰爭演變成今日的困境負責,尤其是布什時代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中央指揮部指揮官法蘭克斯將軍。

種下今日中東動亂惡果

報告說,若八年前就除掉賓拉丹,或許無法消弭全球極端份子威脅,「但此舉為他逃往巴基斯坦開啟大門的決策,卻讓賓拉丹以一個仍有能力的象徵性角色崛起,持續穩定地吸引全球資金和追隨者投入。未能結束這項任務,代表錯失一個永遠改變阿富汗衝突路線和國際恐怖主義未來的契機。」若當時派重兵,不僅賓拉丹,連他的副手札瓦希里和阿富汗神學士領袖歐瑪都可一舉殲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廖東慶:只能靠 「天佑」美國了!
本拉登三兒子可能已在美軍空襲中喪命
無人飛機 炸死賓拉丹兒子
本拉登音頻威脅報復歐洲在阿富汗駐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