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熱帶》作者 李維史陀享壽100逝世

人氣 40
標籤:

【大紀元11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怡安綜合編譯)法國結構人類學的奠基者,思想家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於上週六(10月31日)過世並已安葬在臨近的墓園,享壽100歲。他的同僚及家人因為不希望被媒體打擾,因此3日才將消息公布。

據《路透社》報導,李維史陀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是1955年出版的《憂鬱的熱帶》。

法國的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caise)的院士德奧梅森(Jean d’Ormesson)稱讚他是「法國最偉大的科學家。」

李維史陀1935年以通曉地質學、法律及哲學的優異學生身份至巴西的大學擔任訪問教授,從此也開始了他的人類學探索。他深入偏遠的亞馬遜雨林及馬托格羅索(Mato Grosso)地區,考察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逐漸建構起對人類學領域影響甚鉅的理論及方法。

後來他回到法國,於二戰開始時加入軍隊。納粹攻陷法國後,他知道身為猶太人的危險,二戰期間幾乎都住在美國。後來的時間裡,他在巴黎及紐約發表許多著名的學術論文也開始了一連串的著作。他的獨道見解在於,以民族慣習及神話證明人類的行為奠基於邏輯體系,邏輯體系可能隨著社會而有所差異,但在深層都具有同樣的結構。李維史陀曾這樣形容結構主義:「是對無可懷疑的和諧的追尋」。

路透新聞的作者西爾邦(Estelle Shirbon)寫到,他的發現挑戰了殖民主義,更加獨特、卓越且獲得廣泛回響。他主張語言、溝通及數學邏輯可用來體現基本社會體系。李維史陀也試著越過艱澀的學術藩籬,結合華美的散文風格、哲學沉思,以及對於亞馬遜族群的民族誌分析寫作自傳性質的《憂鬱的熱帶》一書。書的開頭寫到:「我厭惡旅行和探險。」這句話很難獲得學術同僚的認同,但對文學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項勝利。「龔固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的主辦者就曾經表示,很遺憾無法將獎項頒給李維史陀,因為《憂鬱的熱帶》不是小說!

李維史陀本人擅於手工藝,他相信手工及戶外活動傳遞著美德。此外,他也愛好音樂,他說,如果沒有成為人類學者的話希望成為一個作曲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8/28他出生: 文豪兼智者——歌德
曹長青:為什麼猶太人多是「自由派」?
瀕死體驗:別切我,我還清醒啊!
陳文敏:萬世師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