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統換新裝 不「紙」是祭拜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界良/苗栗報導〕苗栗縣客家農民早期製紙,是以祭拜用的金銀紙為主,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近年傳承昔日製紙技術,依植物特性研發別具粗獷、質樸特色的燈具、筆記本等周邊商品,為客家造紙技藝再創第二春。

紙質比較粗糙的客家手工造紙,除了做為金銀紙,還能做什麼?苗栗縣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近年來不斷試驗後,成功做出筆記本、印章盒、珠寶盒、收納袋、餐廳菜單、燈飾與斗笠等數十種產品,造型簡單、風格古樸。


苗栗縣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以植物纖維開發出別具質感的燈飾。(自由時報記者陳界良攝)

手工造紙的原料都取自當地,有竹子、香蕉樹、構樹等,多達十餘種。協會人員發現,每種植物有不同的特性,例如颱風草做成的紙,觸感纖細、平整;野薑花做的紙,纖維交錯,有如針繡並帶有香氣。協會也嘗試將不同的植物纖維結合,運用在牆壁裝飾上,甚至用來當作小木屋的屋頂材質,都讓人大開眼界。

社區博物館發展協會執行長張秀雲說,多項手工紙周邊產品都可量產,將尋找有興趣的企業或行銷通路,推廣客家手工紙周邊商品。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