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碳排放密集度制定 台灣綠色商機湧現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13日報導】-哥本哈根會議專題之1(中央社記者林淑媛台北13日電)哥本哈根會議進入最後關鍵,有機會訂定承接京都議定書的新協議,鋼鐵、水泥及造紙業受減碳影響最深。非締約國的台灣,未來仍將因國際貿易而受衝擊,必須搶下這塊綠色商機。

台灣雖然非京都議定書締約國,但未來歐盟等國若落實在能源密集度或是碳排放密集度的環保指令,勢必會讓以貿易立國的台灣受到嚴重衝擊。

以 NGO(非政府組織)身分率團參與哥本哈根會議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曲新生表示,哥本哈根會議將建立後京都議定書減碳機制,不僅是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38個工業化國家與歐盟要參與,非附件一的國家,包括韓國、中國大陸、巴西以及印度等新興工業化國家,也要被納入後京都議定書減量規範。

事實上,京都機制建立排放交易、共同減量與清潔發展機制;國際間有關碳權期貨交易,在去年金融風暴爆發以前,也已經發展相當完備,包括澳洲氣候交易所、芝加哥氣候期貨交易所以及歐洲氣候交易所等。

台灣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但經濟部官員分析,台灣高度仰賴出口,對於減碳這種沛然莫能禦的趨勢,萬一進口國訂定碳標準或是能源效率標準,台灣若不能與時俱進,與國際接軌,經濟勢必會受到打擊。

碳交易只是減碳的手段之一,高耗能的鋼鐵廠可以透過種樹抵換碳權,企業也可以透過科技應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國家與國家可以抵換碳權,例如新加坡可以去馬來西亞種樹;企業也可以尋找碳源,種樹是一種方式,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也是可行之道。

未來即使生產滑鼠,都有可能因為減碳的要求而受到影響,例如某些國家可能會建立能源密集度愈低愈好的規範,或是碳排放密度的限制;也正因為如此,「綠色電子產品」可望應運而生。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說,目前汽車有能源效率標準的限制,即符合每公里排放多少的標準才能進口,未來不排除用碳排放密度,即每公里排碳必須在多少公克以下才能進口的標準;這些都會讓電動車或是使用酒精汽油等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到越南種樹,永豐餘紙業在台灣種樹,都是企業尋找森林商機的具體案例。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居全球第22位,不管是為挽救日益惡化臭氧層而簽定的蒙特婁議定書(管制氟氯碳化物等物質),或是即將展開的後京都議定書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即使台灣因為特殊的國際地位而無法直接參與締約,台灣與企業仍然必須跟上全球浪潮。

這不僅是為了愛地球人人有責,也不是唱高調宣示善盡國際社會成員責任,最重要的是,台灣以貿易立國,必須依循國際遊戲規則,才能爭取生存空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