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民眾抗暴抵制幣改 當局被迫讓步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洪梅韓國首爾綜合報導)北韓自11月30日突然實行貨幣改革以來,引發當地民眾強烈不滿和抵制。15日韓國媒體透露,近日北韓民心動盪,甚至發生抗暴舉動,北韓當局為防體制傾斜,被迫不斷出台調高新幣交換限度等緩和措施應對。

商販帶動發動抗暴

北韓此次貨幣改革,規定了兌換限額,最初每個成年人只能兌換10萬朝圓,約相當於3~4個月工資。北韓消息人士透露,北韓的人們悲痛欲絕,哭喊著向當局抱怨。平壤隨後把兌換限額提高到15萬朝圓,多餘舊幣則需存入銀行。但因北韓對取款限制頗多,這相當於把錢「貢獻」給國家。很多北韓民眾因此感到「絕望」。

首爾新聞網站《每日朝鮮》引述不具名北韓人士的言論稱,憤怒的群眾11月30日分別在東岸城市鹹興2個不同地點焚燒大批舊幣。該北韓人也在當地大學和周邊看見批評金正日的塗鴉與宣傳冊,這在極權統治、嚴密控制2,400萬人民的北韓非常罕見。

北韓內部消息人士表示,北韓當局7日起使用新幣,但是本次貨幣改革所遇到的最大絆腳石莫過於40至50多歲在集市拚命做生意的中年婦女商販的「抵抗」。也就是說,北韓的市場商販大都是養活子女的40至50多歲婦女,她們因本次貨幣改革,其苦苦儲存的現金都變成了一堆廢紙,加上做生意也變得不可能,從而對此直接表示不滿。

集市變成了痛批金正日的場所,中年婦女商販們甚至不怕被抓走,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譴責政府。據消息人士透露:「年輕的保安前去制止卻受到大媽們的強烈抵抗,她們憤怒地說『滾蛋,狗××』、『你沒有父母嗎』等。」

韓媒《朝鮮日報》15日還報導,在以舊換新期限的5日至6日,鹹興地區的商販發動抗暴,但報導沒有明確透露抗暴的具體情況。報導稱,許多居民也參與其中,民心不斷惡化,因此政府不得不出台將新幣交換限度有所調高等緩和措施。

很多北韓內部消息人士透露,北韓當局在貨幣以舊換新期滿的6日公佈,把新幣交換限度從人均10萬舊幣提高到50萬舊幣,並把它稱之為「第一步措施」。

北韓當局還宣佈,在第一步措施結束後只要在銀行儲蓄,就全額兌換為新幣,不限金額。

但北韓居民仍擔心「儲蓄後一分錢也取不出來,或政府追查錢的來源」,於是北韓政府又退了一步,對100萬朝元以內的資金不追查來源,對於超額的部份,只要說明原因,就允許以全額兌換的形式進行存款。

北韓控制市場屢屢失敗

15日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撰文指出,北韓進入21世紀以後推行了多項市場管制措施,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此次為了控制市場而進行的貨幣改革政策同樣也難逃厄運。

北韓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度過餓死數百萬人的危機後,為了通過市場來填補崩潰的配給制,自2003年3月始開放市場。然而,北韓政權難以忍受市場帶來的「副作用」。賺到錢的勢力開始脫離國家的控制範圍,嚐到金錢「甜頭」的官員開始變得腐敗;禁止交易的石油、煤炭、軍需等在黑市上頻繁出現;南韓商品成為大眾眼中的「名品」;在每天有成千上萬人來來往往的市場上,「金正日健康異常」這種敏感情報也會迅速擴散。

於是,北韓當局於2005年10月公佈了政府專賣穀物制度,以先阻止市場上的糧食交易。但是,目前北韓國內交易最頻繁的商品就是糧食。2007年2月推行的「禁止居民使用外匯」措施也沒有奏效,只是導致黑市上美元和人民幣的交易價格飆升。去年,北韓規定只有5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做生意,同時關閉主要集市,但遭到了居民強烈抗議,最後都不了了之。

《朝鮮日報》15日報導,梨花女子大學教授曹東昊等專家指出,北韓若想阻止市場化趨勢,就必須分配能讓居民餬口的糧食。2005年推行的穀物專賣制度以失敗告終也是因為沒有糧食可向居民分配。

北韓目前沒有能力恢復配給制,也沒有居民相信政府會這樣做。據悉,此次推行貨幣改革措施時,北韓當局宣傳稱:「即將恢復分配,所以不需要太多錢。」但據說,居民們紛紛表示:「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為何有數百萬人餓死?(即使當局說即將分配)不會有人笨得再次受騙。」

《朝鮮日報》的報導還引用高麗大學教授趙榮基的話強調說:「北韓目前陷入不能放任也無法阻止市場的兩難境地。貨幣改革最後也將以失敗告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兩韓若統一 南韓人將加稅60年
北韓軟化對韓國的經濟要求
高盛:南北韓統一 未來經濟力將超德趕日
韓國敦促北韓停止核項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