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碧蘭拼布個展 嘗試拾回傳統本土藝術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以特殊雙面繡技法,並融合3D立體效果於拼布藝術創作領域中的邱碧蘭,這次將壓箱寶作品傾囊而出,包括前後四年完工的佛祖觀世音大作、手提包,以及一件米粒大的老虎繡作品,藝術家力圖擺脫東洋創作,作品不論原料或取材,皆以本土出發,看得見發揚老祖宗生活藝術的企圖心。數十件近年來研究、嘗試的精采拼布創作,即日起到99年1月6日,在台中市文英館展出。

生長在竹南,邱碧蘭從小跟著媽媽縫縫補補,民國79年第一次在救國團學習拼布藝術後,便發現它的精巧與變化,隨後展開追求拼布創作的不歸路。


邱碧蘭故鄉竹南擁有豐富的宗教文化,這些元素就成為她創作的內容,作品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攝影:黃玉燕大紀元)

87年開始,邱碧蘭開始在社區學苑教授拼布都是外來拼布的技法與觀念,直到一天,「故鄉竹南中港生產的金銀紙上的圖騰,應該也可用拼布來表現」的念頭浮現後,「為什麼不能跳脫市場拼布的風格?用外來拼布的技巧來表現自己的文化,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的想法,讓邱碧蘭開始嘗試新的創作方向。

在完成「天狗圖」、「蓮花金」作品後,邱碧蘭開始思考從傳統的中華文化中找尋創作元素。邱碧蘭故鄉竹南擁有豐富的宗教文化,這些元素就成為她創作的內容,作品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歷時四年的降龍觀音,邱碧蘭說,過程中往往必須放空自己,從創作中體會了不強求。(攝影:黃玉燕大紀元)

邱碧蘭發現生活四周俯拾皆是創作題材,每件作品皆是獨樹一幟,完全跳脫過去市場日式風格的作品,為拼布開創另一個全新的方向。在創作的過程中,邱碧蘭認為技術可以克服,布料的取得反是最困難的一部分。她說,一般拼布材料的取得多半需要進口,不同的民族,都各有其民族的顏色,進口的布料色彩,與我們的文化色彩也不盡相同。對此,她經常必需為一幅作品的布料四處張羅,費心費力。

在布料色彩取得不易的情況下,邱碧蘭開始嘗試製作手染布,希望用自己手染的布料來創作,因此也開拓了傳統拼布更為寬闊的空間。從這次邱碧蘭的個展中,可以看到她用心賦予傳統拼布,有了屬於自己生命的內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拼布大展 台南登場
拼布藝術 煥然「衣」 新
婚姻陷入低潮 看韓劇翻轉婚姻奇蹟的啟示
咖哩飯醬汁該放左邊或右邊? 日本網友投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