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遭劫掠的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24日電)在2003年美國領導入侵造成混亂時遭到劫掠的伊拉克國家博物館,經過將近六年的搜尋失蹤文物與整建後,今天重新對外開放,似乎急於向世人宣示伊拉克已浴火重生。

在2003年4月海珊政權垮台後,伊拉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無價雕像、抄本和其他古物在動亂中遭到洗劫。南部摩蘇爾的博物館也受到蹂躪,藏有世上最古老可蘭經等古物的巴格達伊斯蘭圖書館被縱火焚燒。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稱此一破壞與損失為「一大災難」。

美國雖保證尋回並修復遭劫的古物,但是三位白宮文化顧問宣布辭職,抗議攻占巴格達的美軍未阻止劫掠博物館的行逕。

總統文化財產顧問委員會主席蘇利文(MartinSullivan)指出:「那是不應發生的悲劇。在一場先發制人的戰爭中,這是你理當規劃預防的。」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研究主任喬治(Donny George)四月底在倫敦告訴世界主要博物館負責人,該館珍藏的17萬件文物已有許多不知去向。

各大博物館敦促美國嚴守伊拉克邊界,防止被劫的文物流往國外,也呼籲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禁止有關伊拉克文化遺產的所有國際交易。

安理會隨即在五月通過一項決議案,呼籲各國查緝伊拉克古物的非法交易。

五角大廈官員稍後說,巴格達博物館失蹤的許多珍貴文物是在伊戰爆發前被海珊政權藏在一處隱密地點。

在此同時,負責調查劫掠博物館的美軍陸戰隊上校薄達諾斯(Matthew Bogdanos)報告好消息說,調查人員已尋獲若干失物,在博物館密室中找到裝有館藏文物的179個木箱,當地民眾也已歸還幾百件古物,其中包括該館最珍貴的收藏品之一、已有5千多年歷史的一只大理石花瓶。

調查人員因而指出,失蹤的古物已由原先估計的幾萬件銳減至3千件左右,其中只有幾十件珍貴文物。

但是博物館館長穆塔瓦里(Nawalaal Mutawalli)說,暴民在海珊政權垮台後大肆破壞,館藏文物約有1萬3千件不知去向,其中7件是「非常重要的寶物」。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曾在2003年7月初短暫開放,展示它最出名的收藏之一──1980年代出土的西元前900年亞述帝國首都尼姆魯德(Nimrud)的寶藏。

美國領導的聯盟臨時管理當局表示,它希望藉此讓全世界安心知道,屬於20世紀最重要考古發現之一的這些無價珠寶和黃金製品安然無恙。

英國警方在當年11月首度證實,已在倫敦尋獲巴格達博物館遭劫的古物。截至當時,已有3千多件失蹤的文物歸還伊拉克。

伊拉克國家博物館去年四月舉辦一項儀式,歡迎敘利亞當局交還自走私者手中查獲的大約700件遭劫古物,其中包括金項鍊、匕首、泥像和陶器。官員們說,另有1600件文物有待約旦歸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咸信目前還有3千到7千件巴格達博物館遭劫的文物不知去向,其中包括40到50件極具歷史重要性的古物。

在遭到劫掠將近六年後,伊拉克總理馬里奇23日在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典禮中表示,經過「黑暗時期」後,他由衷感謝所有協助重建巴格達博物館或歸還失蹤古物的國家。

分析家表示,伊拉克政府24日對外開放巴格達博物館,旨在向全世界宣示生活正恢復正常。但是幾位知名的伊拉克專家、甚至文化部官員都批評這是操之過急,因為該館尚未將大部分收藏品適當編目或陳列,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才能讓它達到現代博物館的標準。

相關新聞
這些人為何長壽?專家:他們有九大力量
菲律賓警告:仁愛礁爭端恐引發地區衝突
國際特赦:Shein潛在IPO將損害倫敦證交所名聲
歐盟高層對新任領導人名單達成一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