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善失業問題 政府擴大投資效率具關鍵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6日電)行政院主計處今天下午將公布今年1月最新失業率,雖有新年臨時工需求增加等,但景氣持續惡化,失業率恐續創新高;學者指出,政府若能提升投資效率,可有效改善失業問題。

主計處下午將公布最新失業率,根據目前最新統計,去年12月失業率破5%大關,達5.03%,創五年多新高,失業人數並攀升至54萬9000人,創歷史新高。

財經官員分析,受到新年前臨時性勞動需求增加,及發放消費券效果、短期擴大就業等,1月失業率可望稍微和緩;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表示,今年1月有消費券的刺激效果,加上零售服務業的短期工增加,有助於抒緩失業率數字。

不過學者預期,景氣不見起色,今年失業率仍極可能破6%,中長期失業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表示,新年的臨時工需求效益恐有限,以去年為例,去年新年在2月,但當月失業率僅較前月減少0.01個百分點;加上關廠失業問題嚴重,預期這些失業人士也無法馬上找到工作,使今年1月失業率恐持續惡化。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過年後許多人排隊領取失業給付,該現象令人擔憂,新年雖刺激零售市場成長,但廠商因對前景不明,也不會因新年民眾多消費而增加雇用職工,新年臨時工對改善失業率效果有限。

學者私下表示,景氣惡化,「實在沒有理由看好近期的財經數據,包括今天下午將公布的1月失業率」。

根據統計資料,國內失業率高峰出現在2002年,整年平均失業率高達5.17%,當年8月失業率更創下5.35%史上高峰。

今年失業問題是否比2002年更嚴重?學者指出,政府擴大投資的效率為關鍵,若能發揮投資效果,不僅能有效改善失業率,並可進一步帶動消費、及民間投資。

陳淼表示,擴大公共建設要能新增項目,才能直接刺激就業,若一條馬路由養護工程處重鋪數次,怎麼可能刺激就業?若改善市區內的人行道路面,不僅新增民間的工程,直接刺激就業,路面改善後,也能改善周遭商圈環境,提升擴大公共投資的邊際效應。

陳淼表示,2002年失業率創新高,主要是面臨廠商外移等結構性問題,當時許多失業勞工擁有的技能,隨產業外移而失去市場價值。

他解釋,今年雖遭遇金融海嘯,但目前失業問題以摩擦性居多,也就是失業者仍具備高度就業能力,甚至在失業後有能力可轉換到其他職場,例如高科技勞工若被裁員,仍有機會到其他企業就職、或轉為教書,一旦景氣好轉,這些人非常有機會再度回到職場,今年失業問題不一定會比2002年更壞。

此外,陳淼表示,政府除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刺激就業預算也能編列就職輔導等津貼,失業者一旦領取就職輔導津貼,在失業統計裡就不算失業者,也能改善失業率。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吳中書則表示,短期內失業率恐持續以較快的速度攀升,這點令人擔憂,但不至於悲觀到日前「經濟學人資訊社」預估的10%。

根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日前公布企業主動通報的無薪假人數達20.3萬人,有學者指出,這些無薪休假的勞工最可能變成下一波失業者,恐使國內失業人數由54.9萬人增加至60萬人、甚至70萬人以上,失業率將飆破6%以上。

吳中書解釋,無薪休假狀況雖惡化,但無薪休假代表企業仍有一點訂單,否則就會直接裁員,只要有訂單就有一點希望,不認為無薪休假者都將變成失業者。

他表示,目前許多無薪休假者為高科技業工作者,不少人經多年長期工作後,若這波遭裁員,很可能會暫時離開勞動市場休息一陣子,只要沒有「找工作」意願,就不算失業者,這些都可望抒緩失業率進一步惡化。

金融海嘯餘震尚未停歇,國內勞動市場中長期仍面臨嚴峻挑戰,政府今年預計推動總規模逾1500億元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將是政府改善失業、提振景氣的一張關鍵牌,如何使舉債發揮最大刺激效果,為看待不斷惡化財經數據後,更重要的議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