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技新潮流 手機業推「行動醫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澄旭編譯報導)在200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巴塞隆納行動通訊展中(Mobile World Congress),業者研發的「行動醫療」功能受到廣大的迴響與支持;這也使手機功能超越傳統的通訊、簡訊、與上網,更增添拯救生命與健康諮詢的「行動醫生」服務。

歐美行動醫療不斷革新

早在20世紀末美國便開始研發遠端醫療系統,藉此監測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體溫等,隨時對病患進行身體檢查,確實減少了患者住院的時間,也解決了偏遠地區醫療設備與人員不足的問題。2006年英國利用手機簡訊(SMS)提醒病患門診時間、吃藥或取藥等,不僅省去病患排隊等待的時間,也為英國國家衛生服務中心(NHS)節省了2.4億到3.7億英鎊。

許多歐美國家更進一步將手機技術應用於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患者可先將血糖測量儀器連接於手機,再將測量數據傳送給醫生;其它還包括心臟病患和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病情監護等。美國甚至發展出「膳食電話(Foodphone)」,使用者於食用三餐之前,將餐點拍照寄給營養專家,專家經由電話迅速提供營養價值資訊。

開發中國家受惠良多

全球手機用戶逐年巨增,據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統計,2008年底全球手機用戶已達40億,普及率為61%。截至2007年底,三分之二的手機來自開發中國家,每天新增100萬支手機,因此通訊業者積極在開發中國家研發新功能,盼能藉由手機醫療服務,使手機成為人人口袋中的「行動醫生」。

墨西哥居家醫療(MedicallHome)創始人之一依利果恩(Pedro Yrigoyen)強調,墨西哥手機數量與固網數量的比例是5:1,居家醫療的用戶若能經由手機獲得即時的專業醫療諮詢,便能取代醫師完成近60%的醫療工作。

英國行動通訊公司沃達豐(Vodafone)策略總監克拉門(Terry Kramer)說,開發中國家有22億支手機和3.05億台電腦,卻只有1100萬張病床,由此可見,手機的普及性、即時性與高效性才能有效解決開發中國家醫療資源緊絀的問題。尤其在貧窮落後的國家,手機更能發揮行動醫療效能。如提醒患者吃藥、注射疫苗、或愛滋檢測等。醫生和護士亦可透過手機來傳送偏遠地區病患的診斷報告,或通報當地疫情。

掌握醫療資訊效果卓著

聯合國衛生組織副主席卡魯奇(Daniel Carucci)表示,希望能利用此尖端科技來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舒緩醫療人員的壓力。聯合國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沃達豐通訊成立行動醫療聯盟(Mobile Health Alliance),積極將手機應用於行動醫療。他們這次積極推行的行動醫療功能,涵蓋26個國家,51項研究計劃,其中印度囊括11項,數量最多,其次是南非和烏干達各6項。

在烏干達,經由電信網路傳送愛滋簡訊問答給鄉村地區15000位用戶,同時以簡訊鼓勵作答者到當地衛生所諮詢,並接受愛滋檢驗。實施後6個星期之內,有近五分之一的用戶回應問答,到衛生所檢驗愛滋的居民,也由1000人增加到1400人。去年十月巴西亞馬遜省衛生人員,也開始對登革熱傳染區進行手機簡訊調查,不僅獲得準確的資訊,而且即時針對高感染區提出有效的因應措施。

美國Voxiva 通訊公司與盧安達政府合作,協助當地醫療人員建立醫療資訊技術系統,以防止愛滋病的擴散。他們大部份以手機通報和追蹤疫情、通報新患者人數與治療記錄、提供藥品補給來源等,節省公文往返的時間,而且提供當地衛生官員最即時的訊息,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不再有資訊落後的狀況。

高齡化照護仍為一大挑戰

高齡化是全球普遍的問題,隨著銀髮族人口的日益增加,長者醫療照護的問題也更加突顯。不僅落後偏遠地區的年長者急需行動醫療,城市的銀髮族也同樣需要行動醫療照護,倘若行動醫療推廣得宜,便可免去他們往返醫院的舟車勞頓之苦;只需帶著手機就能到附近藥房配藥,便利性將大幅增加。

然而,這些極需醫療照護的年長者通常不喜歡手機,這也可能成為限制手機發展行動醫療的一大因素,也將是行動業者極需克服的主要挑戰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手機新功能 照片定位找地點 吃喝玩樂去哪 一支手機搞定
裁員持續 微軟谷歌這次裁撤瞄準雲端部門
為保護青少年 紐約擬限制社交平台算法
科學家恢復了因遺傳缺陷而受損的腦細胞功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