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自然風光–游雪松谷(上)

麝影 文/攝影

人氣 13

【大紀元2月4日訊】蜿蜒曲折的雪松谷(Yarramalong Valley)有一條小溪流經,此地草木青蔥繁茂。雪松的原名來自澳洲土著語Yarramalong,因這條山谷長了許多雪松樹而得名雪松谷。雪松的又名香柏和西洋杉。雪松谷位於澳洲紐省夭昂郡(Wyong Shire)的西部,離悉尼市區大約90多公里。

其實早在1856年時就有歐洲移民來到這裡安家落戶,第一批有斯廷森(William Stinson)和沃特斯(Erekiel Waters)兩家人,他們已在已開發的地方伐木,並用牛隊將木材運到其它地方去。

雪松谷只有一條公路通過這條山谷,此路就以地名叫雪松公路(Yarramalong Road)。道路兩旁均是一些中、小農場,每家農場的經營都不同,有種植果樹、花草的,有餵養奶牛、養馬的,也有開設園林、公園的,還有開設鄉村旅店、酒吧的,接納其它地方來的遊客。


蜿蜒雪松公路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雪松公路(麝影/攝影 大紀元)


雪松農場 (麝影/攝影 大紀元)

果樹農場 (麝影/攝影 大紀元)


二馬圖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馬廄 (麝影/攝影 大紀元)


牧牛(麝影/攝影 大紀元)

牛棚(麝影/攝影 大紀元)


村舍與牧牛(麝影/攝影 大紀元)

草叢深處(麝影/攝影 大紀元)


喜鵲報喜(麝影/攝影 大紀元)

荷花池塘(麝影/攝影 大紀元)

游雪松谷這一典型澳洲田園風光,與中國農村太不一樣。在一家農場見到了一隻喜鵲,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喜事,中國人人人都知道喜鵲報喜,是個吉祥物來的。如果你瞭解了澳洲人的文化就知道喜鵲在他們的眼裡只不過是一種普通而又易見的鳥,如在公園及叢林裡均能見到,不是那種稀罕珍奇的鳥。這就是說澳洲沒有中國那樣的喜鵲文化,在地球上大概只有中國人對喜鵲有特殊的感情。尤其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有許多關於喜鵲美好動聽的神話傳說。家喻戶曉的傳說,每年七月初七這一天,就見不到喜鵲蹤影了,喜鵲為了讓牛郎織女相會,都飛上天河搭橋去了。中國民間將喜鵲視為吉祥的象徵。在中國農村的喜慶婚禮上,最樂意用剪貼「喜鵲登枝頭」來裝飾新房。喜鵲登梅亦是中國畫中非常常見的題材,它還經常出現在中國傳統詩歌、對聯中。宋朝大文豪歐陽修賦詩讚道:「鮮鮮毛羽耀明輝,紅粉牆頭綠樹林;日暖風輕言語軟,應將喜報主人知。」

中國和澳洲的文化背景不同,人們對喜鵲的感情就有了天壤之別。此外,澳洲喜鵲的尾巴沒有中國喜鵲的尾巴長,在中國百姓中為了提醒準備結婚和初婚的青年男子,常拿喜鵲尾巴作比喻,喜鵲尾巴長又長有了媳婦忘了娘。讚美喜鵲的中國民間文化延續至今,它已廣泛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社會生活。這種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根本是人們將喜鵲賦予喜慶、吉祥、好運的涵義,並崇尚喜鵲,將心中美好的願望和情感寄托於喜鵲了。@


熏衣草 (麝影/攝影 大紀元)

熏衣草花(麝影/攝影 大紀元)


青橙子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青柑橘(麝影/攝影 大紀元)


小柑橘 (麝影/攝影 大紀元)

玫瑰花 (麝影/攝影 大紀元)


白花 (麝影/攝影 大紀元)

路邊野花 (麝影/攝影 大紀元)


綠水草地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雪松環繞的農舍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雪松谷農舍 (麝影/攝影 大紀元)

雪松谷農舍 (麝影/攝影 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大利亞自然風光 布里斯本水濱
澳大利亞自然風光 – 阿沃卡海濱
澳大利亞自然風光 – 布迪國家公園
澳大利亞自然風光–納蘭海岬燈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