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袁紅冰:詩人長髮反應詩沒特色? 惹眾議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彭秋燕台北報導)28日上午,中國自由文化運動發起人袁紅冰以非詩人身份出席「中國現代詩的精神性與形式美學」座談會。袁紅冰認為,現代詩沒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學形式,因此它只能在一個小圈子內徘徊。有趣的是,他對在座所有詩人們提出質疑,為什麼要留長髮?他的問題一拋出,現場所有詩人馬上展開一場激烈的辯論。

「中國現代詩的精神性與形式美學」由中國大陸詩人孟浪主持,中國流亡詩人貝嶺、楊煉,以及旅法中國詩人徐虹,台灣詩人管管、江文瑜參與座談。

袁紅冰是中國流亡作家,他說,中國文學以詩為起點,每一個關心中國文學的人都離不開詩。一直以來,他對現代詩是抱著一種否定的態度,甚至以「邪悟」來形容他對現代詩存在不好的觀感。

袁紅冰指出:「因為現代詩沒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學形式,很難分辨出這些長短句和一個散文的區別,因此現代詩完全失去中國古代詩成為民族整個圖騰的魅力,而且現在想要創造出來也比較困難。」

他解釋,「詩歌」中國古代為什麼叫詩歌?「詩而能歌」這是詩的特性-獨特的音韻之美。現在的現代詩是翻譯外國的十四行詩開始,這些現代詩與其說是歌,還不如說是一個個小的哲理預言。

既然現代詩沒有特色,恰巧現場所有女性和男性詩人都留有一頭長髮,這時他對在場的所有現代詩人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們都留長髮?他質疑是否反應一個詩沒有特色的現象?當他的話語一出,讓原本硬梆梆的話題馬上變的熱鬧起來,在場的所有詩人開始為自己留長髮的理由展開一場保衛戰。

袁紅冰「現代詩沒有特色論」引來在場與會者不小的反彈。中國詩人楊小濱認為,當代詩的形式美學恰恰在每一個詩人有他自己獨特的形式,那種個性跟政治一元化的文化話語是對立的。他說,現代詩不管用古典的,或其他大家耳熟能詳的形式創作,這種創作的過程或衝動才是現代詩應該走的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