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之感動的八旬老人和老牛

人氣 33

【大紀元3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京燦韓國首爾報導)近日,一部在牛年取材於老牛的記錄片在韓國各影院上演,記錄片通過一對八旬農民夫婦和40歲老牛的真實故事,品味人生和生死離別的《牛鈴之聲》,在韓國創下了獨立電影票房記錄,並且不斷刷新著韓國獨立電影歷史。創造了一個個奇蹟。八旬老人和他的老牛感動著韓國人。

商業電影都是以華麗的場景和尖端技術刺激觀眾耳目,但是「牛鈴之聲」以感人肺腑的情節和詩情畫意的場面博得觀眾讚賞。

電影中的角色僅有年近八旬的老爺爺農夫,老爺爺的老伴兒以及老兩口餵養了三十年已經年過四十的老牛。

「牛鈴之聲」通過農村一對年逾八十的老夫妻和他們養了三四十年的老牛一起生活的故事,描繪出相依為命、共度晚年的感人情景。

和其它記錄片不同,這部記錄片沒有旁白說明,背景音樂也不是很多,更沒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攝影機只是默默的記錄了農村的老農夫和他的妻子還有他們的老牛的故事。

通過這三個走到暮年的角色,導演想要通過攝像機傳達年齡、死亡還有離別的信息。

故事發生在韓國的一個農村,老爺爺是一位不使用農業機械以及農藥以傳統方式耕種的農夫,三十年間為老爺爺賣力幹活的老牛是腿腳不方便的老爺爺的摯友。

隨著歲月的流逝老牛成了老爺爺的手和腳,多虧了這頭老牛老爺爺得以供幾個兄弟讀書。對老爺爺來講,這頭老牛比一般的人都更重要,更珍貴。

雖然老爺爺的一條腿有些不聽使喚,但是為了給他心愛的牛準備食物,每天都上山割牛能吃的草。為了讓牛不受傷害,他甚至堅持不在農地裡噴灑農藥。而牛似乎也知道回報,儘管已經非常「年邁」有些站不穩,但只要老爺爺牽著它走,像山一樣的柴火牛也能護送到底。

電影零碎的故事中最扣人心弦的就是老爺爺和老牛的健康狀態。雖然醫生希望高血壓的老爺爺能夠減少工作量,但是從年輕時一直辛勤工作過來的老爺爺依舊拖著骨瘦如柴的腿工作著。

妻子的軟磨硬泡希望老爺爺將剩下時日不多的老牛賣掉。在去牛市的那天,老爺爺給牛餵了最後一把草,但老牛只是掉淚並不怎麼吃草。白給也沒人要的老牛,老爺爺卻在牛市上堅持要賣500萬韓元。結果沒有誰想買,老爺爺和老牛一起回家了。

老牛和老爺爺在某些地方是相似的。緩慢的步伐、看起來比較困難卻永不放棄的執著。老牛瘦瘦的臀部上粘著厚厚的牛糞和泥土混雜的污垢,本來乾瘦和生病的腿加上沉重的負擔,似乎和老爺爺佝僂的身體融為一體。

可是有一天老牛再也沒有起來,困難地停止了呼吸。

這部電影在去年釜山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優秀記錄片獎,之後其又獲得了首爾獨立電影節的觀眾大獎。導演李忠烈在闡述自己的創作意圖時表示:「刻畫走到人生盡頭的老牛以及老爺爺之間的美麗的共感和催人淚下的奉獻。」

和其它的商業性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沒有做很多宣傳,通過觀眾的口耳相傳在開演後37天觀眾數就超過了100萬人,之後僅用了9天時間就很順利的突破了200萬人。

在製作費用低、放映的場館少、人們關心度有限的不利條件下,此電影超過200萬觀眾的上座率,足可以和商業電影一千萬人的上座率相媲美。在收入方面,包括製作等費用在內的投資僅有兩億韓元,但是這部電影到上個月的收入已經達到了124億韓幣。

《牛鈴之聲》不僅感動了韓國的年輕人,也讓中老年人們激動不已。影片之所以讓人感動是因為其通過好似我們父母、祖父祖母的主人翁以及行動遲緩的老牛讓觀眾們重新回到了故鄉,回到了童年,讓觀眾們享受到了在喧囂的大都市找不到的簡單、純粹、緩慢的生活氛圍。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韓國文化在布魯塞爾展出
美情報機關:金正日死後朝政局的變化
劉水:以死亡告別共產極權夢魘--韓國電影《逃北者》觀感
韓國和澳大利亞將展開自由貿易談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