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陳博志:簽ECFA 連白領都受害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范姜群閔/專訪

「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在台灣已經出現反轉,國內勞工實質薪資近十年出現零成長甚至衰退,就是台灣靠中國太近惹的禍,未來如果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這種現象將更嚴重,而且不只是基層勞工,連白領階級都會受害。」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一針見血的指出台灣經濟發展的隱憂。

陳博志說,台灣應避免經濟結構過度向中國傾斜,同時,必須發展開發中國家所欠缺的「知識經濟」及不易進出口的「非貿易財」。

要素價格均等化竟出現反轉

陳博志指出,「台灣以前是和美、日等先進國家合作,在要素價格均等化的效應下,國內工資被美、日的高工資水準拉高,因為美日的經濟實力大、人口多,足以拉升台灣的要素價格;但台灣和中國進行貿易,情況就不一樣了。」

「現在要素價格均等化卻反向對台灣經濟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台灣就像是一個細長但水位高的小杯子,而中國卻是個水位低的大杯子,台灣一旦經貿和中國靠得愈近,工資水準就會被他們拉下去。尤其中國不僅人口多、地理、風俗、語言又與我國最接近,所發揮的國際要素價格均等化力量更嚴重,將使得台灣勞工薪資下降,而且失業率升高。」

不過,要如何才能避免要素價格均等化對國內的影響?陳博志表示,我國應該放慢對開發中國家投資的腳步,尤其是中國市場,因為人才和企業等資源的外移,將使國內勞工等要素的生產力因缺乏相關資源配合而降低,同時造成工資下降或失業,也可能使台灣產業升級的速度減慢。

國內不斷有人主張中國是台灣的唯一機會,還說ECFA非簽不可,陳博志反駁說,面對開發中國家低工資的競爭時,發展「知識經濟」將是避免受到國際「要素價格均等化力量」拉低薪資水準的關鍵之一,也就是生產開發中國家不會生產的產品。然而,國人太重視到中國降低成本,太迷信到中國發展或利用中國的機會,就會忽略發展知識經濟或產業升級的努力,而使我們失去長期的競爭力。

放慢對中投資發展知識經濟

陳博志強調,「中國正在蠶食鯨吞的掏空我國各種產業」,他解釋,中國過去是共產國家,直到現在仍採取高關稅、高貿易障礙,及其他各種產業政策及政治干預來吸引我國的產業外移,一旦我國對中國無條件的開放後,將造成更多資源、人才和產業外移中國。

而因投資中國所促進的貿易出超,陳博志說,表面上看來是兩岸在生產上的分工合作,可以說是互補互惠,但實際上,這種合作卻對台灣造成不利影響;因為台灣下游產業到中國生產後,上游產業也逐漸被迫移到中國生產,而使台灣在分工體系中,所分到的部分愈來愈少,使得台灣產業規模逐漸萎縮,並失去既有的產業競爭優勢。

他舉例,過去成衣業外移中國,一開始的說法是兩岸分工,但成衣廠外移中國後,為取得原料便利,布料廠也被迫外移,再來是製紗業、石化業,最後就是整條產業鏈連根拔起。

國內不論官方或產業界,目前都瀰漫一股把依靠中國當成救經濟萬靈丹的氣氛,陳博志抨擊,「就算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對我國有利,但目前依賴的程度也已遠超過其他國家。」

陳博志認為,現在國內勞工薪資十年來接近零成長的現象,已經是嚐到台灣過去對中國經貿依賴度過高的苦果,在兩岸三通、ECFA簽訂、中國學歷開放後,將不只是基層勞動人力受影響,連白領勞工也將面臨失業的危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