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創造綠色世代 政府可以做更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2009地球日專題(2)(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2日電)金融風暴襲捲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綠色新政」成為不少國家的因應對策,創造「綠色世代」成共同課題。包括發展再生能源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第 4次「全國能源會議」日前閉幕,總統馬英九親自喊話,「節流、淨源、減碳」是未來目標;行政院長劉兆玄則宣示低碳家園是施政願景。

馬總統的喊話、劉兆玄勾勒的願景,其實都包含再生能源、綠色經濟內涵,與今年世界地球日喊出的「綠色世代(Green Generation)」相呼應,但環保團體並不滿意能源會議的結論。

台灣環境行動網秘書長潘翰疆指出,環保團體長期關切的高耗能、高耗水產業結構調整議題,早在前幾次全國能源會議、永續發展會議中被提出,但至今都只聞樓梯響,台塑六輕、國光石化園區、台電的火力電廠機組更新等,像幽靈一樣,忽近忽遠,但就是趕不走,政府執行能源會議結論的誠意與能力令人存疑。

台灣人口約為世界總人口的0.35%,溫室氣體排放量卻佔全世界的1%左右,人均碳排放量名列前茅。為了加速減碳工作,行政部門早在 6年前就提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2006年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但這些法案至今仍躺在立法院未審查通過,不只環保團體不滿意,台達電子公司董事長鄭崇華近期也多次公開指出政策牛步。

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台灣住宅與商業部門能源支出約佔所有能源支出比例20%,產業部門約佔50%。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表示,雖然效果有限,但宣導民眾從生活中減碳還是很重要,不過,回顧過去一年,環保署只提出「十大節能減碳無悔措施」政策宣導,並舉辦各類減碳有獎徵答、作文比賽,他認為,政府可以做得更多。

謝和霖指出,常見夜間商家招牌、公寓大樓電梯間依舊明亮,或商家白天在開放空間開冷氣,任由冷氣散逸、浪費資源,各級政府都可以制定相關辦法導正這些現象。

另外,政府可以將興建道路預算用來發展綠色運輸、支持大眾運輸工具行駛偏遠地區,就可大幅減少汽機車成長,謝和霖認為,「最有效還是調整產業結構」。

專長生態經濟的政大財政系主任林其昂曾表示,「經濟成長率為零,不見得是壞事」,要看資源分配是否符合公平、正義。轉變,一定會遇到挑戰,高耗能、高耗水產業勢將成為低碳家園願景絆腳石,如何跳脫經濟成長迷思、永續經營,政府官員應多些綠色思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