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排行榜的實質就是一個賺錢工具

曾穎

【大紀元5月7日訊】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開始了。每年這個時候,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總會吸引考生和家長的目光。同時,不斷有人對大學排行榜提出質疑。有人對大學排行榜的名次排列及年度變化表示不滿、不解,有人認為大學排行榜的評價指標不夠科學、權威。更有大學校長公開表示,曾有排行榜製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排行榜存在「潛規則」。

《人民日報》記者接到一位知情人提供的線索,稱成都理工大學曾於2004年和2006年先後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武書連來校作講座,隨後兩次給武書連方面匯款數萬元。此後,該校在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佈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名次上升,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後又逐漸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據5月5日《人民日報》)

一向與人為善的《人民日報》也開始曝起大學排行榜的光來,足見其問題的可關注性正在加強。筆者花了半天時間在網上看過了能搜到的所有有關大學排行榜的新聞和評論之後,感覺它已遠遠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當下商業文化介入社會方方面面的一個分支而已,如同八爪魚身上隨意伸出的一隻腳爪而已。在商業這個母體上,它的兄弟姐妹們營養充足,蓬勃成長,並逐漸成為一種排行榜產業。

這個產業,頭和尾,分別佔據著市場的兩端,起到了一個巨大的橋樑和展示平台的作用。特別是在一個供銷兩旺的市場上,消費者被鋪天蓋地綿綿不絕的商品轟炸得找不著北的時候,半空中突然跳出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排行榜來,告訴大家,多數人正在選擇著的東西的排名一二三四,這對於從眾心理很強烈的消費者來說,無疑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無怪乎這麼多年來,各式各樣的「排行榜」能源源不斷地出籠,電影有電影排行榜,音樂有音樂排行榜,圖書有圖書排行榜甚至作家富豪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用過去的表現來賺取未來的所謂排行榜,其實質就是起的廣告作用。而廣告的規律就是,大把投入資金,忽悠出巨大知名度,然後大把地賣貨賺錢。早年不是有商家說,打廣告,奧托車進去,奧迪出來,足見其膨化作用之巨大。這種膨化力,與廣告發佈平台的影響力和權威度成正比。

看明白排行榜這一層實質意義之後,再看排行榜的製作,大家也就該心領神會了。大凡製作並忽悠廣告的,都是廣告公司的事情,廣告公司的原則,就是誰給錢就說誰好。至於良心和產品質量問題,自有別的相關部門管,而一旦這些部門失靈,那麼,用金光閃閃的廣告去賣三聚氫胺奶粉或別的破爛貨,也就算不得什麼稀奇事情。

鬧明白這兩層意思之後,就不難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有關部門」喜歡搞這樣那樣的評比認證和排行?而且,大家都道貌岸然地拉起公正公開的旗號,其實無非是想掌握一個「排行」權威發佈權,以提高其所售貨物的含金量,這種只賺不賠的業務,在國外是由消費機構和行業協會來完成,大致還有一些硬性的指標和係數。而在國內,則由一些權威部門下面的「實體」來完成,這些舉著各種研究機構的牌子的單位,大多如狐假虎威傳說中那隻狐狸,口口聲聲說自己和身後那隻大老虎沒關係,但誰又會信呢?

這些年,隨著政府規範化管理的加強,許多狐狸式的機構漸漸消失,有的,則塗上市場化或中立的油彩,繼續招搖。以往明目強膽的開價,也逐漸變成了講課費勞務費等更加隱秘的稱謂。這並不能改變「排行榜」廣告化的實質。也更不能改變公共權威或公共資源被私相售授的不合理局面。

回到大學排這件事本身來看,這本是一件具有強烈市場需求的產業。越來越多的大學,都立志把自己做成商品,向國家投資機構和學生消費者去推銷自己,而排行榜,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推銷和展示平台,有人搭台,則必然有人唱戲,而用錢買名次擠舞台的事,也自然也就不稀罕了,大家其實都像「皇帝新衣」中的那些主角一樣,因為各自利益取向的不同,本能地選擇將這台戲不穿幫地唱下去,因為大家比誰都明白,無論是買者還是賣者,在這買賣中,都是獲利者。而只有那些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幼兒園起就想讓兒女讀個名校而將排行榜作為報考指南的家長和他們的孩子們,是不可避免的受損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出版多樣化 雲科大發表數位出版新技術
昆士蘭大學舉辦台灣中華才藝競賽
美感實用兼具 好客商品創意設計金獎出爐
適性教學有成 中華藝校大放異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