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貿易官員上週訪台 美國牛肉進口受關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23日電)美國副助理貿易代表艾特巴赫上週來台,對台灣全面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等議題表達關切。官員表示,任何受關切貿易議題的改善,都有助雙邊經貿;但台美TIFA何時召開?仍無時間表。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袁健生今天證實,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表團最近曾訪問台灣,針對全面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與台灣方面諮商。外交部北美司長曾厚仁也表示,「此事已到最後階段的諮商」。

上週悄悄來訪的美國副助理貿易代表艾特巴赫(Eric Altbach),最近訪台頻繁,上一次來訪是今年 3月底。台美最高層級雙邊定期諮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會議(TIFA)延宕多時,USTR官員密集來訪,頗受矚目。經濟部政務次長、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先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艾特巴赫此行只是「例行訪問」,廣泛觸及台美貿易各項議題。

不過,經貿相關官員透露,美國牛肉進口和台美藥品貿易,的確是艾特巴赫此行最主要關切項目。

針對高度敏感的美國牛肉進口議題,經貿官員低調表示,任何受關切貿易議題的改善,都有助雙邊經貿進展。 

2003年12月24日美國爆發首宗本土狂牛症疫情,行政院衛生署12月31日公告暫停美國牛肉進口;2005年4月16日有條件開放進口,條件包括30月齡以下肉用品種牛隻,牛肉應去骨、去除特殊危險物質(包括腦、脊髓、三叉神經節、背根神經節等部位)。

不過,美國農業部2005年 6月25日公布12歲齡老牛檢體確認為牛海綿狀腦病(BSE)陽性,台灣立即暫停美國牛肉進口。在美方強力叩關下,2006年 1月25日衛生署再度公告有條件開放美國牛肉進口。

牛肉出口攸關美國龐大農業、商業利益,台灣2003年底暫停進口美國牛肉,美國2004年 3月就正式向台灣提出牛肉重新進口申請。

美國認為美國牛肉安全無虞,強烈要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

各國對於開放美國牛肉進口與否的決策,已超越單純科學論述,甚至成為政治角力工具。官員說,各國都高度關注其他國家的態度以及政策轉變;這也是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在韓國引發軒然大波的原因。

韓國李明博政府去年以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作為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籌碼,引發大規模抗議,造成李明博政府執政危機。

目前台美最高層級定期諮商為次長級的TIFA會議,原本應該每年召開一次的TIFA會議,2007年 7月在美國華府召開第六次會議後,至今已近兩年未召開。

鄧振中說,下一次TIFA目前「還是沒有時間表」。

官員表示,USTR副貿易代表馬倫提斯(DemetriosMarantis)上任後非常重視對亞洲的貿易,雖然奧巴馬政府的亞太貿易政策還在形成中,但TIFA為台灣政府主要訴求(request),相信美方一定會予考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