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大選後遺症 國內抗議 國外譴責

標籤:

【大紀元6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伊朗國內從大選至今衝突一直沒有平息。伊朗國內反對派領袖墨沙維要求大選結果作廢,國際社會也對伊政府鎮壓抗議民眾事宜表示關注,歐美大國紛紛發言進行譴責。

伊朗反對陣營總統候選人墨沙維(Mirhossein Mousavi)25日表示,他決意繼續對抗總統選舉「重大」舞弊事件。美國政府也在25日日對伊朗外交官撤回參加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的邀請,成為抗議伊朗政府打壓示威者的象徵之舉。英國也驅逐了兩名伊朗外交官。

墨沙維:繼續對抗「重大」舞弊事件

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伊朗反對陣營總統候選人墨沙維(Mirhossein Mousavi)25日在網站表示,儘管面對促其停止的強大壓力,他決意繼續對抗總統選舉「重大」舞弊事件。

他還聲稱自己贏得12日總統大選的墨沙維說,全國都有權利抗議選舉不公。他說:「我受到壓力,要我放棄選舉無效的要求……發生重大舞弊事件……我準備證明,舞弊事件幕後黑手要為流血鎮壓負責……繼續訴諸法律與和平抗議,將保證實現我們的目標。」

墨沙維支持群眾表示,他們明天將釋放數千顆氣球,上面印有「妮達(Neda),妳永遠在我們心中」字樣。妮達是一名伊朗女孩,上週遭殺害,成為示威活動象徵人物。

百萬伊朗民眾抗議

6月13日,伊朗內政部長宣佈,根據最終計票結果,現任總統內賈德以62.63%的得票率在總統選舉中獲勝,前總理穆薩維以33.75%的得票率緊隨其後。但穆薩維指責內賈德陣營有舞弊行為,試圖「操縱人民的選票」,稱部份投票點的選票不足導致有些人無票可投,還有的選票點在外面還排著長隊的時候就關閉。

因為眾說紛紜,伊朗隨之出現混亂局勢,還出現了逾百萬伊朗民眾抗議大選結果。伊朗官方電台22日報導說,20日至少有457人被逮捕,當天發生了大規模抗議,安全部隊與示威者爆發衝突,導致至少10人死亡。伊朗官方公佈的選後暴力死亡人數目前為17人。

伊朗首都德黑蘭6月15日有逾百萬民眾無視當局禁令湧上街頭,集會抗議內賈德當選連任。競選落敗的穆薩維則在選後首次公開現身,呼籲重新進行大選投票。集會上還發生槍擊事件,導致至少1死多傷。
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官在現場告訴法新社記者:「參加抗議的人數在150~200萬人之間。」

對於近日發生的抗議活動,伊朗政府不允許任何外國媒體採訪,封鎖網絡,拘留了部份外國媒體的記者,甚至連一些媒體的服務信號也受到干擾而導致節目無法正常播出。

選舉存在問題

伊朗總統內賈德在13日大選中以壓倒性勝利當選連任後,3位落敗的候選人都指控選舉遭到舞弊。負責調查的最高立法機構21日坦承選舉有若干違法情事,但不確定是否影響結果。憲法監護委員會18日指出,它正在仔細調查落敗候選人提出的646項指控。

據伊朗媒體報導,伊朗監護委員會發言人21日在伊朗電視上發表上述講話。這位發言人說,在50個城市,選票總數超過了有資格投票的選民人數,300多萬張選票可能有問題。但是這位發言人也說,「目前還不確定這些選票是否對選舉結果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華府智庫「近東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哈拉吉(Mehdi Khalaji)指出,墨沙維在強烈支持改革派候選人的故鄉東亞塞拜然省(East Azerbaijan)得票率遠不如預期,讓人無法相信官方宣佈的選舉結果。

美國密西根大學中東史教授柯爾(Juan Cole)說,更啟人疑竇的是,儘管這次投票率高達85%,開票卻相當快速,而且各地開票結果大同小異,看不出不同地區與城市應有的差異。

伊朗抨擊外國干涉內政

伊朗政府在24日表示不可能撤銷引發爭議的總統大選結果,並向反對派領袖發出新警告,還猛烈抨擊西方國家以及聯合國「干涉」內政。

在選舉結束後,世界各國領袖紛紛呼籲伊朗立即停止以國家暴力對付抗議民眾。潘基文在6月22日表示,伊朗局勢令國際社會感到關切。他呼籲伊朗政府和反對派通過對話和法律手段和平解決分歧,敦促立即停止逮捕、威脅和使用武力。

但伊朗當局展開反擊,指控西方國家干涉內政,尤其是英國和美國。伊朗外交部24日把矛頭對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責他發表的談話干涉伊朗內政。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噶許噶維(Hassan Ghashghavi)說:「這些立場顯然牴觸聯合國秘書長的職責和國際法,且是明顯干涉伊朗內政。」

歐美大國反應逐漸升級

美國在09年初的時候,曾積極向伊朗伸出橄欖枝,期望雙方合作,應對日益惡化的阿富汗局勢。歐盟也表示將邀請伊朗參與一系列會談。但是在伊朗核威脅、以及大選後對民眾的鎮壓行為之後,美國的態度也日趨強硬。

美國政府在25日對伊朗外交官撤回參加7月4日美國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的邀請,成為抗議伊朗政府打壓示威者的象徵之舉。

而美國總統歐巴瑪23日在白宮的記者會中,對伊朗採行鐵腕鎮壓,「威脅、毆打與禁錮」抗議者,表示「震驚與憤怒」; 他說美國不干涉伊朗內政,但在事件中看到了伊朗人民的「勇氣與尊嚴」。這也是他迄今對伊朗最嚴厲的批評。

對二十七歲的伊朗女學生在街頭遇害,奧巴馬稱這段在網路廣為流傳,成為伊朗選後反抗運動的象徵影片「令人心碎」,「我強烈譴責這些不公不義的行動」。

美國政府的發言人在伊朗大選結束後曾經表示不予置評,但是對「舞弊事件會關注」。

英國也在伊朗鎮壓民眾之後,驅逐了兩位伊朗外交官,而伊朗方面則表示在考慮是否需要將與英國的邦交降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鄧正梁:伊朗前景令人憂慮
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拒絕宣布總統大選無效
伊朗英國互相驅逐外交官
陳破空:伊朗,會不會重演中國悲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