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2年-公務員治港模式成疑

人氣 2

【大紀元7月1日訊】(BBC香港觀察黃偉國撰文) 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十二年紀念日,但近年,七一最吸引傳媒的並非官方和親政府團體舉辦的慶典活動,而是由泛民主派號召,要求官方加快民主步伐和表達各種訴求的遊行。不少市民上街表達他們對民主、自由和民生的各種訴求。

2003年七一的五十萬人遊行,導致二十三條立法擱置和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下台,也間接令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兩年後辭職。此後,傳媒每年注視著七一遊行人數,視為不滿特區政府程度的指標。七一的焦點不是慶祝而是抗議,民情如何,已是不言而喻。

反映政府民望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支持度近年急降。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6月份最新數字,受訪市民對曾蔭權的評分為54.4 分,而在2005年6月曾蔭權上任後不久所作的首次調查,評分高達72.3分。值注意的是,首次調查所獲評分已是最高數字,接下來的四年輾轉下跌,最低紀錄是2008年12月獲51.1分。

問市民明天若選舉行政長官,會否投曾蔭權一票,答案更令人失望。據6月最新數字,答”會”者只有43.7%。而在2005年6月所作的首次調查,答”會”者高達75%。

特區政府和曾蔭權民望持續下滑已是不爭事實。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市民處於”兩信”危機,第一是對政府處理危機的信心不足,第二是對政府是否為市民服務的信任感亦不足。金融海嘯下香港經濟民生大逆轉,政府要挽回民望須先解決經濟問題,但宋立功估計最快要到明年初才能增加就業,而今年將是香港經濟環境最差的一年。(據官方數字,2月至4月份平均失業率為5.3%,已是連續第八個月上升。最新的3月至5月平均失業率則維持在5.3%。)

漸行漸遠

曾蔭權民望下滑,或可從2005年上台時說起。

曾蔭權是在董建華的民望瓦礫中接任行政長官。當時民怨沸騰,港人紛紛指責董無能遲鈍、剛愎偏聽、徇私護短、唯中央命。最令港人憤恨的是每年建屋八萬五單位指針,不少人認為這造成樓價崩潰,製造大批負資產業主;而數碼港變地產項目疑向富豪輸送利益、胡仙案不起訴當事人,都讓人質疑當中有否官商勾結。

港人對出身商界的董建華徹底失望,遂期待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能帶來新氣象,至少會溫和穩健,平衡各方利益。曾蔭權甫上任也確顯示了轉變,包括促成泛民主派全體立法會議員訪問廣東,邀請前民主黨副主席張炳良入行政會議等,與前任排斥泛民截然不同。

但是,當曾蔭權2005年12月提出的政改方案遭泛民議員否決後,提出了「親疏有別」,遂形同宣佈了走回前任與泛民敵對的舊路。他公開在電台節目上說,會與支持他的政黨維持「特別良好的關係」。2006年5月,在立法會內更以晦氣口吻說,反對派(泛民)以削弱政府為目的,「就算我每一天向他們討好、巴結、說親,得到的都是一鼻子灰」。

此後,市民目睹政府全面扶植建制派,包括委任區議員或法定委員會、半官方機構成員,人選幾乎全是民建聯、自由黨等親建制人士,變相向他們輸送薪津利益及提升影響力。更令人側目是2007年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參加港島區補選,多名司局長輪流會見她,惹來輿論批評政府偏私,為個別候選人造勢。另一方面,泛民在歷次立法會選舉中都維持約六成得票率,社會支持力量龐大,曾蔭權恢復排拒泛民,又為施政帶來不穩。

不錯,要選曾蔭權任內哪一句話最深入民心,也許就是「親疏有別」了。到2008年年中,爆發了副局長國藉薪酬風波及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加入新世界事件。前者讓市民懷疑政府向建制派輸送利益,當爆出獲委任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的民建聯副主席蘇錦梁竟持有加拿大護照,也就是號稱愛國政黨的領導層早已移民外國,更是輿論嘩然。後者則涉及負責地政的前高官退休後加入大地產商任董事領高薪,當中有無官商勾結?親疏有別的偏私疑雲遂銳變升級,變成嚴重得多的批評政府以納稅人的錢扶植保皇黨,以及官商錢權交易了。

曾蔭權多次言論也引起泛民支持者反感,包括曾謂極端民主會造成文革;又謂六四事件後國家發展有驕人成就,為香港帶來繁榮穩定等,都讓人覺得親北京官方色彩太濃,與香港主流民意越走越遠,遂引發激烈批評,曾蔭權須要兩次致歉。

曾蔭權至今缺少顯著政績,相反地公眾原先對他公務員背景的期望,包括會平衡各方利益、辦事公正依程序等,卻一次又一次落空,民望弱勢已是難以挽回。繼商人治港失敗後,公務員治港同樣是強差人意,回歸十二年,香港往何處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觀點】北京領導人還沒聽進港民的渴望
港校園掀漢服熱 盼大賽成盛事
港中國舞名家堅持傳統喜迎大賽
港官首次官式訪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