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復甦?專家指暗藏風險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中國政府官員週四(16日)說,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升至7.9%。這個經濟好轉的速度遠遠超過大部份人認為可能的水平。但專家認為,靠政府開支保護經濟,很難確定不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而巨額信貸引發的資產泡沫和增長波動風險在明顯加劇。目前,經濟刺激計劃的好處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投資和淨出口出現急劇收縮。

7月16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記者會上公佈上半年經濟主要統計數據。國內生產總值(GDP)比去年同期成長7.1%。其中,第1季增幅6.1%,第2季回升至7.9%。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下降1.1% ,其中6月份下降1.7%。進出口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23.5%。其中出口下降21.8%,進口下降25.4%。貿易順差同比減少21億美元。

靠政府開支能保護經濟? 很難確定

世界銀行分析員認為,2009年以來中國首季度銀行借貸數據和1至5月政府開支都超過預期。中國政府提出的四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計劃已開始發揮作用。

但中國經濟目前已相當程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因此僅靠政府開支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保護中國經濟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目前仍很難確定。

世界銀行認為中國內需不太可能有進一步提高,但中國沒有必要在今年推出更多刺激經濟計劃。這是因為中國今年的財政赤字可能大大高於預算,如果提出更多刺激計劃,無疑將會對明年的政府預算產生不利影響。

不過他們也指出,由於世界其它地區仍未能擺脫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仍低,中國出口貿易仍受嚴重影響。

蘇格蘭皇家銀行貝哲民(Ben Simpfendorfer)說,我認為中國經濟將會表現得比公佈數據顯示的情況虛弱。我根據每月數據得出的預計數據顯示,公共投資和私人住宅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私人消費表現穩定,而受到全球需求銳減和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影響,中國私營企業投資和淨出口出現了急劇收縮。

史上最大規模貨幣擴張政策

據《華爾街日報》16日報導,通過政府控制的銀行體系,中國實施了歷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貨幣擴張政策,推動經濟實現反彈。今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新增貸款規模達到了上年同期的兩倍,中國的貨幣供應增長速度幾乎是美國的三倍。巨額信貸所支持的經濟活動,至少在短期內,給住房建築商、汽車製造商和同等大宗商品的供應商帶來了福音。

不過,中國政府的這一戰略也附帶著風險。大量低成本資金湧入經濟,可能會溢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導致新的泡沫不斷膨脹。如果出現大量壞帳和失敗項目,將對經濟增長和公共財政帶來壓力。此外,中國經濟對政府推動的投資與信貸的依賴性意味著,任何政策波動都可能逆轉目前正在上升的市場信心。

野村證券(Nomura)的孫明春也指出,鑒於中國銀行信貸(6月份同比增長34.4%)和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規模(前5個月同比增長96%)的急劇增長,決策者們可能會從2010年起開始擔心流動性過剩、過度投資以及資產價格膨脹等問題。

「資產泡沫日漸加劇」

瑞銀(UBS)的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我認為確實存在明顯且日漸加劇的資產泡沫和增長波動風險。

她說:今年上半年進行了太多的項目,將來要出台更多的刺激項目會變得更難。因此,政府就更迫切地需要拿出方案促使私營領域實現持續增長。汪濤說:除了短期的刺激,還需要有關於轉變增長模式的中期考慮。

目前,政府已在試圖微調刺激方案,以降低出現泡沫的風險。美國房價不斷下滑,中國房價卻以折合年率10%的幅度上漲,漲速之快令一些人宣佈新的房地產熱已經到來。上證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75%,週三收於13個月高點,成交量也是2007年以來最高的。

而中國官方外匯儲備空前飆升,6月達到2.132萬億美元,部份是受追逐強勁增長的海外資本回流所推動。經濟學家預計,這類「熱錢」第二季度的總額在300億至500億美元。

「犧牲未來增長支持當前經濟」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在以犧牲未來的增長為代價支持當前的經濟。各級政府因支持銀行貸款和地方政府項目所承擔的隱性債務已超出今年官方預算赤字數倍,今年的官方目標為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

這樣一來,政府就沒有多少餘力再度對經濟進行刺激,與此同時,形勢也越來越明顯:放貸和投資無法維持當前這種狂熱的速度。

而經濟也不可能永遠靠政府開支來推動。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上週的一個會議上對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說,經濟出現向好的勢頭,並不意味著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他表示,中國將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政策,同時推進結構調整,以支持長期增長。

「經濟刺激計劃好處集中國有企業」

報導認為,官員們遲遲不願停止經濟刺激政策的一個原因在於中國出口的疲弱,出口額今年迄今萎縮了22%。儘管當局擔心失業問題,但提供大多數就業崗位的小企業即便在經濟繁榮時期也很難獲得貸款。經濟刺激計劃的好處迄今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這類企業員工數量僅佔全國勞動力的20%左右。

政府智庫國家信息中心上週在一份報告中說,當前經濟回升的基礎主要是庫存調整短週期的反彈,並不等同於趨勢性經濟復甦。分析師們說,經濟復甦的物質基礎是企業開始新一輪大規模的資本設備投資,他們敦促政府加強對私營領域投資的支持。

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週三重申,美國認為中國應該進一步開放市場並允許人民幣升值,這有利於提振國內消費。駱家輝稱,如果中國允許人民幣匯率具有更大的彈性,並向進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將令全球復甦的進程加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彎的看不到前方 (4)
八國峰會謀求明年完成多哈談判
外資上修香港H股目標到1萬2500點 
防政治併購  台立院法制局促訂徵用中資條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