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地牛翻身非關彰化斷層 海底板塊擠壓

人氣: 30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吳為恭/彰化報導〕彰化縣大城鄉附近接連兩天發生芮氏規模4以上的地震,引起彰化縣民關切,擔心是否為彰化斷層所造成?對此,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蔡衡表示,此次地震應是海底板塊擠壓所致,和外界最關切的彰化斷層無關;儘管如此,他強調,彰化斷層已經有150多年沒有發生地震,也就是沒有釋出能量,這反而並非好現象。

19日傍晚5時27分發生發生震央在彰化縣大城鄉外海的芮氏規模4.4地震,深度20.3公里,震度為大城鄉3級、彰化市2級,規模不大,也沒有傳出災情,民眾感受的搖晃度也不大,但20日下午4時46分再度發生芮氏規模4.3地震,震央在彰化大城地震站西偏北14.4公里,深度19公里,各地震度為:彰化大城3級,斗六、台中大肚、嘉義六腳、雲林四湖、彰化市及南投名間2級。

接連的地震引發民眾關切,擔心是否為彰化斷層引發的地震,是否代表彰化斷層開始活躍?

長期研究地震的彰師大地理系教授蔡衡表示,地震發生最頻繁的是東岸的宜蘭花東及其外海地區,震央在彰化縣及其外海地區的情況很少見,而前天這起地震,推測是城鄉外海的海底板塊擠壓斷層所造成,由於在外海,震央深度深,危害不大,也和彰化斷層無關。

蔡衡指出,彰化斷層位於八卦山台地西側,是人口稠密區,如果發生大地震,危害就大了,而根據文獻資料,彰化斷層曾在1845年清朝道光年間發生過一次大地震,當時在彰化地區造成數百人死亡及4000多間房屋倒塌,隔了幾年又發生一次死亡上千人的大地震,之後,還是有一些小地震,不過,近150多年來彰化斷層都沒有再發生地震,是最需要注意的地區。

蔡衡表示,地震是地殼能量的釋放,若累積過久未釋放,其危險性就越高,以九二一大地震的車籠埔斷層來看,經過能量大釋放之後,短期內不太可能再發生大地震,反倒是彰化斷層累積的能量已相當可觀,發生的機率比較高,但也不代表一定會發生大地震,民眾無需恐慌。

地震測報中心則說,這兩起地震規模差不多,並無主震、餘震之分,應是屬於同一震區的兩起地震。

小檔案─彰化斷層

彰化斷層從大肚溪南邊的彰化市往南沿著八卦山台地西側經過花壇鄉、員林鎮、社頭鄉至田中鎮截止,斷層走向由彰化市附近的北北西走向,至員林以南約呈南北走向,全長約32公里。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蔡衡表示,彰化斷層過去被視為盲斷層,也就是說,因為地表並未有斷層露頭的證據,活動力並不是很強,才會歷經150多年都沒有發生地震,不過,根據地質學家近年來的鑽探研究發現,彰化斷層的斷層接近地表,也就是說,其活動度轉趨活躍,發生大地震的機率逐年提高,不過,地震的不可預測性高,機率高並不代表一定會發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