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經院報告/簽ECFA 受損勞工為受益的2倍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經濟部今天將公佈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所做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評估報告,據了解,中經院在原始報告中指出,兩岸若簽署ECFA,將極不利於台灣的電機及電子業等產業,且簽ECFA的受損產業從業人數將是受益產業的兩倍以上。這項數據也顯示,與中國簽署ECFA勢將讓台灣失業問題雪上加霜。

據指出,中經院的原始報告中也對受益與受損產業產值影響都做了研究,但由於經濟部迄今都只強調受益的部份,對受損產業始終隱而不談,今天公佈的內容是否繼續粉飾太平?已引起外界注意。

台灣失業率 面臨更嚴峻考驗

根據中經院的評估報告,對照相關產業就業人數,ECFA簽署後受益產業就業人數(石化、汽車等 )為七十三萬六千一百八十八人,受害產業就業人數(電機電子、家具等 )為一百六十六萬七千三百一十一人,兩者差了一倍,受害就業人數比受益就業人數多了九十三萬餘人。

中經院報告是採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 )進行相關研究,該份報告中也發現,兩岸簽署ECFA後,台灣雖然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但是同時也會排擠到對其他地區的出口,尤以排擠對日本、東協四國、美國及歐盟的出口最多,且各產業普遍呈現此現象,將導致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提升。

電機電子業 恐減少3500億產值

中經院研究明確指出,兩岸貿易自由化後,總體的產量與出口量雖會上升,但對競爭力較弱的產業將造成負面衝擊,包括電機與電子產業、蔬菜與水果、其他運輸工具、木材製品、其他製品產量減少最多,其中電機與電子產業產量將減少近一成,逾一百零八億美元(約台幣三千五百多億元 ),出口減少最多的包括電機與電子產業、其他運輸工具、木材製品、其他製品與成衣業。

為何電機與電子產業影響最大?中經院指出,主要是相關產業在兩岸間的關稅稅率極低,中國僅○.五八%,比台灣的○.七一%還低。因此簽ECFA後,對相關產業並無較大獲益。同時,由於中國對台灣化學塑膠橡膠製品業、機械業、紡織業、石油與煤製品業,以及鋼鐵業的進口需求大幅增加,導致生產資源流向這些產業,將對電機與電子業生產造成排擠效果。

成衣木材業 出口資源受排擠

研究也顯示,成衣製品業、其他運輸工具業及其他製品業的生產與出口會在簽ECFA後萎縮,主因為這些都是台灣相對於中國較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原本可支配的資源就不多,再加上簽ECFA後這些產業的受益程度較小,資源流入其他高受益產業,在資源不足及中國的競爭下,反而排擠了對其他國家的出口,造成國內出口及生產的下降。

研究另指出,羊毛、屠宰生肉、乳製品、紡織、汽車及零件、化學塑膠橡膠、機械、非金屬礦物製品、食用油脂、其他製品等產業,在東協加三與兩岸雙邊貿易自由化下,台灣對中國出口依賴增加幅度將逾十%。至於台灣對中國進口依賴度增幅逾一成以上的,包括肉類製品、其他食品、紡織、成衣、金屬製品等產業。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ECFA文宣歧視? 藍營:勿分裂族群
台中選會:民進黨ECFA公投送公審會認定 
台ECFA公投 須與時間賽跑
蘇煥智要求收回漫畫文宣 要經長公開道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