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自然結惡果 昔世界第四大湖將亡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7月29日訊】一個曾經富饒美麗的大湖在前蘇聯改造自然的思想指導下,被引去灌溉大面積開墾出的荒田導致它面臨消亡的絕境。前蘇聯為了追求短暫的經濟利益卻種下了遠遠超過這些收益的惡果:這裡生態、氣候、環境被改變;物種逐漸消亡;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威脅;良田被污染……

改造自然收穫頗豐埋下後患

鹹海是一個美麗的內流湖,也就是湖水不能流入海洋,在其全盛時期,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過去是世界第一大鹹水湖,世界第四大湖,位於前蘇聯境內,現在的位置處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之間,有中亞兩大內流河阿姆河和錫爾河注入。鹹海雖然含鹽量高,但裡面不僅有魚,而且還曾經有過發達的漁業,沿岸有數萬人從事漁業活動,捕撈量佔前蘇聯總捕魚量的1/6。

共產政權總是酷愛改造自然,1918年,共產主義政權蘇維埃政府設想將鹹海南部的阿姆河和北部的錫爾河改道,以灌溉新開墾出來的荒地,種植水稻、瓜類、穀子和棉花,這是前蘇聯的「棉花計劃」,也叫「白金計劃」的一部份。

到上世紀40年代,大規模的水渠工程開始興建了。調水工程於1954年正式開工。工程目標是將阿姆河和錫爾河天然水道改道,引人土庫曼斯坦東部和烏茲別克斯坦中部,以擴大水澆地面積。但共產黨人是不懂珍惜上天賜予的,建成的水渠很多區段質量很差,很多水在過程中被蒸發和洩漏掉了。有人估計,中亞最大的水渠「誇拉昆 」(Qaraqum)渠中流過的水中有30%-75%都被浪費掉了,現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水渠中只有12%是防漏水的,由此可見鹹海兩大水源周圍水渠漏水現象也會相當嚴重。

新運河建成後,在1960年代,成千上萬的移民來到阿姆河、錫爾河及新運河流域,開墾和灌溉了660萬公頃的水田和棉田,使該流域成為新的糧棉生產基地。

以新建運河為代表的調水工程建成後,該地區棉花豐收,水稻高產,農業出現連年躍進局面,農作物年產量比調水工程興建之前提高4倍。至1980年,前蘇聯棉花年產量達996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 20%,其中 95%產於該地區。當時,全蘇聯40%的稻穀,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產於該地區。農業生產的豐收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發展,人口也迅速增長,已由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前700萬人猛增到3600多萬人。通過對大自然的改造,人類似乎獲得了難以想像的巨大收穫。但上天的懲罰也隨即來臨。

鹹海迅速縮小的後果


鹹海不同時期的衛星圖(網絡圖片)


在上世紀60年代,每年大約有20-60立方千米的水從阿姆河和錫爾河改道,流向鹹海附近的沙漠地區。在1960年,這個鹹水湖的面積是6.8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大湖;1961年到1970年間,鹹海的水平線以每年20釐米的速度下降;在上世紀70年代,這個速度達到了每年50-60釐米;而到了上世紀80年代,這個速度達到了每年80-90釐米。1987年,鹹海分成了北鹹海和南鹹海兩部份,到1998年時,鹹海已經由1960年的6.8萬平方千米縮小到2.9萬平方千米;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萬平方千米了,南鹹海也再次分成了東鹹海和西鹹海;到了 2007年,3個小鹹海的面積綜合只是鹹海極盛時的10%。此時的「鹹海」其實已經不復存在了,而被分割成幾小塊的「小鹹海」處境更加危險。

一、漁業危機:由於鹹海的水量縮小,鹹海的水也越來越鹹,原來鹹海每升湖水中含鹽量為9克,而現在是22.5克,3個小湖中的兩個已經把所有魚都鹹死了,烏茲別克斯坦因為漁業的倒閉造成6萬人失業,漁船在乾涸的湖床上隨處可見。


漁船在乾涸的湖床上隨處可見,我們能夠想像當年這艘漁船在鹹海遨遊的姿態嗎?當夕陽夕下,它在餘輝中緩緩向港口駛來,帶著滿倉的收穫、鹹海的淡淡鹹味和人們快樂的表情,漁夫們的老婆和孩子們在港口歡欣雀躍。然而,也許這一切都不會再來了。(網絡圖片)

二、農田高度鹽鹼化:乾涸的鹹海成了一個大鹽庫,風把這些鹽吹到周圍,嚴重地污染了農田,鹹海地區每年約有4000萬噸至1.5億噸的鹹沙有毒混合物從鹽床(湖底、河灘)上颳起,從北向南吹去,吹向中亞草原,吹向農田和城鎮,覆蓋了阿姆河河谷豐腴的農田,加劇了中亞地區農田的鹽鹼化,土庫曼斯坦共和國百分之八十的耕地出現高度鹽鹼化。

三、水源被污染:大面積的糧棉生產和移民生活,產生了大量的灌溉和生活廢水,這些廢水又重新流人阿姆河和錫爾河。地下水和飲用水受到了鹽鹼和農藥的雙重污染。

四、嚴重影響周圍居民健康:含鹽量與有害物奇高的空氣也對周圍的居民健康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白血病、腎病、傷寒、肝炎、支氣管炎、痢疾、食道癌、發育不全和嬰兒夭折的發生比例都很高。

五、物種漸漸消亡:鹹沙使鹹海周圍的植被和野生動物越來越稀少。原來位於河流三角洲內大面積的森林沼澤已經乾涸,大量樹木及灌木被徹底破壞,當地出沒的數百種動物消失殆盡。60年代,鹹海有各種魚類600多種,到1991年則只剩下了70餘種,到2001年更是所剩無幾;在錫爾河三角洲築巢的鳥類曾有173種,現已減少到38種。

六、氣候更惡劣:而且由於水面積的縮小也嚴重改變了當地的氣候,使當地的夏天更乾熱,冬天更長更冷。

面對自然的懲戒,前蘇聯決策者們非但沒有反思,繼續大量取水灌溉,一些參與該計劃的前蘇聯專家甚至認為,鹹海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錯誤」,消亡不可避免。而阿姆河、錫爾河、新運河流域的經濟輝煌才是前蘇聯夢寐以求的。

美國《選萃》雜誌認為「鹹海危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應該明確地指出,十幾年來鹹海流域生態災難所造成的損失,巳經遠遠超過前蘇聯在該流域幾十年間經濟上的收益,而大自然的報復還將無休止地進行下去,決不歇手。

著名地理學家加米勒夫也說:「鹹海的悲劇是大自然對人類失去理性地破壞生態的報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這樣評價:「除了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外,地球上恐怕再也找不出像鹹海流域這樣生態災害覆蓋面如此之廣、涉及的人數如此之多的地區」。


人們對環境的恣意獲取和破壞讓數以萬計的人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保障、失去了健康,他們的美好生活從此消失(網絡圖片)


希望

在自然的懲戒面前,哈薩克斯坦開始採取行動,重修了錫爾河的水渠,減少了水流的浪費。2003年,又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的「小鹹海」附近修建一座水壩,將錫爾河的水逐步引入「小鹹海」乾涸的湖底。

北鹹海恢復的速度讓人喜出望外。現在北鹹海的深度已經從不到30米上升到了38米,達到42米的合理深度指日可待。如今,這裡恢復了漁業生產,許多漁夫恢復了他們一度中斷的工作,捕到的魚還被出口到烏克蘭。這種變化甚至可能使多年不見的積雨雲又回到這個地區,給當地農業的復甦帶來一線希望。

而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南部鹹海的處境就沒有那麼好,在2003年,南部鹹海在水面開始以始料未及的速度下降之後成東鹹海和西鹹海兩部份。根據現在的數據估計,東鹹海將會在15年內消失。為了拯救南部鹹海,據悉,烏茲別克斯坦政府決定定期打開河流上的閘門,讓一部份水流進南鹹海。

為了找回往日的鹹海需要多麼巨大的投入,多麼長的時間,是一個難以認清的問題。要想恢復鹹海生態系統的原樣,大自然或許已經不給這種可能性了。在人類付出慘痛代價之後,人類是否學到了什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科學家在太平洋深海發現奇特的未知物種
13歲盲人少年在棒球比賽中唱國歌 震撼全場
科學家開發智能隱形眼鏡超薄電池 淚水可充電
創多個里程碑 馬斯克星艦海上成功軟著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