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以睿:陸資錢進台灣房市值得樂觀嗎?

韓以睿

標籤:

【大紀元8月12日訊】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在今年三、四月之後出現一陣子「小陽春」,是因為遺贈稅率調降,吸引包括台商在內的富豪,把長年滯留在海外的資金移回台灣,大買豪宅、店面,也把房地產當作景氣未明朗之際的資金避風港。

「接下來呢?」若問一圈台灣房市的業內人士,十人之中會有九人這樣回答:「就看陸資的動作了,靠他們來台灣投資房地產。」

大家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像,不外乎基於幾個理由:(1)今年五月初中共總理溫家寶公開喊話,鼓勵大陸企業到台灣投資。(2)陸企來台投資,將挹注人流與金流,帶動商務住宅、商辦大樓等房地產需求。(3)陸資買台灣不動產,台灣相關法令已經逐漸鬆綁。

但真的可以這樣樂觀期待嗎?

首先,來談談溫家寶鼓勵陸企到台灣投資。今年上半年,來自中國大陸各式各樣的「參訪團」、「採購團」一波波來台,看得台灣企業界心花怒放,「去過台灣考察沒?」儼然成為大陸官場、企業界最新的流行問候語。

不過,這其中有一些不為人知的隱情。這些「參訪團」、「採購團」實際上是「招商團」,希望台灣企業去中國大陸投資或技術合作。因為礙於台灣的法令限制,陸企不能明目張膽的在台灣招商,只好透過這樣的名義包裝來台。台灣商人盛情接待這些陸官或陸企,同樣意在與他們搞好關係,好打通在中國的事業發展。

此外,「參訪團」、「採購團」來台灣,是執行溫家寶的「政治命令」,頂多與台灣商人簽下意向書,未必會有實際動作。一位大陸地產商就私下透露,「我在中國大陸隨便投資房地產,報酬率至少都有七、八%,台灣的市場太小,報酬率才不過三、四%,我為什麼要來台灣炒樓?」

再論陸企來台投資,大批的陸幹將帶動商務住宅、商辦大樓等房地產需求。目前陸企來台設立據點,基本上只是「辦事處」的規模,所需的坪數大約在一百坪上下,後續會不會擴大規模,還要看陸企在台灣是否真的「有利可圖」。

另一方面,陸企一旦在海外投資就是跨國公司了,跨國公司多半是進用當地人做員工,只有高階主管定期會飛來當地視察,停留時間通常不會太長,也是安排住在酒店。從這一點上看,對於帶動台灣商務住宅的租賃或買氣,恐怕幫助有限。

對於陸資錢進台灣買樓,多與空的論戰十分激烈,但不管如何,都還必須正視一個最大的關鍵因素,就是中國大陸的政經局勢是否穩定。

光是看看中國大陸居高不下的「吉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一個國家貧富差距的觀察指標,社會不穩定的警戒線是0.4)就令人樂觀不起來。根據世界銀行統計,1998年中國的「吉尼係數」是0.28,而去年2008年已達到0.47,十年之間上升幅度將近一倍,已經逼近0.5發生暴動的臨界點!

兩岸加速開放之後帶來的商機,未來的想像美夢空間固然誘人,但還是必須築夢踏實,做好相對的風險評估,不宜一面倒的沖昏了頭,把陸資當作台灣唯一的「救市主」,否則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韓以睿:2009年,到底該不該買房子?
韓以睿:景氣越不好,越要看神韻!
韓以睿:不為人知的2009年開運秘訣
韓以睿:有一種緣分,等你等了三千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