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脈動:台學者分析風災與地球暖化有關

【大紀元8月1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黃耀毅華盛頓報導)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造成眾多死傷以及財物損失。台灣政府救災的同時,有台灣科學家認為本次風災與地球暖化有直接關係。

台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博士,觀察過去20年來颱風的動態與規模,認為全球暖化對於越來越嚴重的風災,有直接的影響。汪中和說,颱風形成的條件與海洋溫度以及大氣擾動有直接關係。首先海溫要在攝氏28度以上,因為蒸發而帶動大氣環流擾動,若形成低壓中心,就會產生颱風,並且隨著能量蓄積,會從輕度轉變成重度颱風。而海溫和大氣都因為全球暖化而產生了改變。

汪中和對美國之音說明他的理論:“因為全球暖化的影響,不管是氣溫也好,海溫也好,都在持續的上升。 海溫持續上升帶來一個很明顯的結果就是整個地球的熱能都開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當溫度升高的時候,它蒸發的水氣就變的格外的多,每次當它一凝結,再提供更多水氣進來的時候,颱風能量就不斷上升,這就是颱風逐漸增高(增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颱風機率增多、降雨量大*

汪中和分析,過去20年來颱風發生機率增多、規模變大,並且降雨量大幅增加。汪中和說,第一次發現颱風對台灣造成巨大影響,是在1994年.汪中和說:“1994年8月,三個颱風在同一個月來到台灣南部。台灣平均風雨期月雨量大概是340毫米,但那個月是750毫米。過了4年,同樣的情形又發生,1998年的10月,是兩個颱風瑞伯還有芭比絲。接著2001年9月,單單一個納莉颱風,也不過是一個中度颱風,就跟這次的莫拉克颱風一樣,可是它帶來的雨量,是台灣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

當年納莉颱風的降雨量是1000毫米。汪中和並且發現,大型風災形成的時間越來越縮短,並且颱風的降雨量越來越大。接著2007年8月也是三個颱風,2008年9月有兩個颱風,而今年的莫拉克颱風雨量可能更超過當年的納莉颱風。而且之前發生時間是相隔三四年,如今卻縮短到只有一年。汪中和認為這顯示了極端氣候的變化。

*台灣為受暖化威脅前十名*

汪中和警告說,台灣受到全球暖化的威脅更大:“台灣一定會受到全球暖化所帶來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最近聯合國一個有關海平面上升的報告,列出來如果海平面上升一公尺,全世界哪些國家受的影響最嚴重,前十名之內就有台灣的名字。從蘭陽平原,北部的台北盆地,西部從彰化,一路經過雲林、嘉義、彰化、高雄到屏東,都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區域。”汪中和警告說,必須盡早籌畫將會受到影響的居住區、商業工業區進行遷移或調整,否則將會損失慘重。

在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這份針對開發中國家所作的研究報告當中,台灣有1.59%的土地、1.05%的農業用地以及11.7%的濕地將受到海平面上升的衝擊。

汪中和呼籲,台灣政府和民眾要面對全球暖化的事實和威脅,改變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政策,並且作節能減碳的工作,讓地球恢復生態平衡,減少大自然的威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災損破千億 台政院下週通過特別預算
台風災外援物資 高雄海關快速通關
馬英九召集國安會議 宣告災後重建啟動
台莫拉克農損逾111億元 漁產損失破40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