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籲長期防災演練 重查地質土石流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6日電)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王仲宇今天表示,安逸久了會低估天災威脅,台灣應長期防災演練,重新調查地質狀況和土石流資訊,讓防災中心掌握更充分資訊。

88水災和921地震都讓台灣受創嚴重,但王仲宇受訪認為,兩者救災工作不能相提並論,因為921發生後,呈現的景象就是所有地表遭破壞情形;88水災是許多橋樑、道路都不見了,災害現場還因湍急水流一直在改變樣貌,這也是救災速度無法快的重要原因。

王仲宇表示,10年前的921大地震,讓台灣地質有很大改變,但近10年來因沒有太大的雨,很多地質脆弱的地方未顯現出來;莫拉克驚人降雨,造成嚴重坍方、土石流及淹水,有如透過大自然的力量,呈現早已受到傷害的土地。

此外,台灣山坡地長期不當開發,也加重道路及橋樑所受到的天災影響。王仲宇指出,莫拉克颱風導致許多漂流木堵在跨徑較小的橋樑處,增加水流對橋樑的沖刷力。

王仲宇說,人們只要安逸久了,就容易低估天災威脅,從全球氣候變遷發展來看,未來的雨有可能愈下愈大,也可預期到未來還會有接二連三的洪水災害,無論防災或救災,都應該要有新的做法。

防災方面,王仲宇建議,應重新調查台灣地質狀況,並長期演練預期土石鬆動、雨水沖刷時,土石流可能流動範圍;如果水流動線評估不適合居住,需遷村時,也要有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的參與遷村工作。

雖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有土石流監控資訊,王仲宇認為,經過莫拉克的教訓,很多資料都應重新調查,同時未來應彙整雨量、水土保持、地表斷層等相關資料,讓防災中心能掌握更充分的訊息。

救災部分,王仲宇並不完全認同外界指責政府救災不力。他說,政府各部門很努力救災,但關鍵是未能在第一時間讓民眾有強烈感受,例如一開始如果就動員軍隊,對人心會有穩定作用。

其次,他說,現有救災設備究竟符不符合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需求,有必要重新檢討;例如,以往架設臨時便橋都是在清水上施作,莫拉克颱風的挑戰,卻是要在污濁河水快速搭建便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