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服中藥減苦味

    2006-09-30
    眾所周知,中藥很苦,但服用得法就可以減少苦味。  中藥煎好後,應注意把藥湯晾一段時間。據有關專家發現,人的舌...
  • 手腳多汗中藥解決

    2006-09-30
    治療“多汗症”臨床一般採用維生素B1、穀維素、安定片等口服治療。如果汗出很多,可適當服一些阿托品或普魯本辛等...
  • 熱傷風該吃什麼中成藥?

    2006-09-30
    在夏季高溫的環境中,如果不注意防護,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失調,散熱功能降低,體溫升高,這個時候如果進入低溫環境...
  • 盜汗

    2006-09-29
    盜汗是指睡時出汗,醒後汗止的汗出異常症狀。常因陰血不足,濕阻氣機等所致。癆病、佝僂病和溫熱性外感病恢復期多有...
  • 自汗

    2006-09-29
    自汗是指不因勞累、炎熱、衣著過暖、服用發汗藥等因素而時時汗出,動輒益甚的汗出異常症狀。營衛不和、表虛不固、正...
  • 治肝心悟

    2006-09-28
    肝經實火,須用瀉肝法,首選龍膽草為主藥,可收苦寒直折之效。由於肝火為患有部位上的不同,因而還需適當地選擇配伍...
  • 問診學看病(二)

    2006-09-28
    4.問味覺  通過詢問患者的味覺,也可以瞭解病性。口味正常,中醫稱「口中和」。異常的口味主要有:  口中淡而...
  • 穴位埋線療法

    2006-09-28
    本療法古書中並無記載,為近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按照經絡原理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針灸療法。羊腸線刺激經絡穴位後,體...
  • 針刺麻醉療法

    2006-09-28
    針刺麻醉療法,又稱「針刺經絡穴位麻醉療法」,簡稱「針麻療法」。它是根據經絡理論,按手術要求循經取穴,辯證運用...
  • 問診學看病(一)

    2006-09-27
    「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所便,就是所宜,是說醫生臨證時要問病人怎樣才覺得適宜。唐代著...
  • 傷寒論和法調陰陽

    2006-09-27
    以陰陽中和為哲學思想建立的《內經》熱病體系,在治則中首先提出了採用和法的理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弘揚了這一...
  • 九月柿子紅了皮

    2006-09-27
    「七月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九月,正是吃柿子的好時節。柿子一身都是寶。
  • 皮內針療法

    2006-09-26
    皮內針療法是古代針刺留針方法的發展。是將針具刺入皮內,固定後留置一定時間,利用其持續刺激作用,來治療疾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