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效應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李登輝前總統昨日公開表示,台灣本土執政團隊對台灣主體意識不夠堅持,施政路線偏差,造成台灣民主退步,呼籲多培養清廉、幹練的行政人才,確保本土政權的延續。
前總統李登輝日前表示,民進黨剛取得政權,把黨內人士或與對民進黨友好人士安插到政府重要職位,官僚精英受排擠或撤換,導致官僚體系爭功諉過、不願負責。官員不負責任,行政效率當然降低,甚至造成貪污,製造社會不公與民眾不滿。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上午出席「李登輝學校」三週年校慶,在致詞時痛批扁政府上台六年來政策搖擺不定,無法堅持本土路線,導致執政危機:
台北榮總在廿二號對外界公佈了李前總統罹患肺結核的消息,可是榮總卻沒有向台北市疾管處通報,而且依規定,醫院不得私自對外公佈第三類傳染病病人的病情,榮總針對這起事件的處置是否不當,台北市衛生局是否會開罰,衛生局今天是從上到下都三緘其口,沒有人願意明確說明。(程平報導)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魏怡嘉、胡世澤/台北報導〕昨天有媒體大幅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感染肺結核,不但引發擅自公布病患病情的爭議,傳染病通報流程也出現瑕疵。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行政院有意進一步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據指出,李登輝前總統對此深表不以為然,質疑國安、治安等防範措施是否完備,也擔心中國觀光客將對其他國家觀光客造成「排擠效應」,這項政策應審慎評估。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林曉旭。在上一集節目裡,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王涵萬先生和童惠珍女士,一起就馬英九市長在北美的訪問作一個點評,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繼續請這兩位嘉賓和我們作進一步的探討。
朝野高喊拚經濟,前總統李登輝身體力行,趕在行政部門前,指示群策會主辦全民經濟發展會議,彙集各界意見,供政府參考,甚至不惜以上街頭,盼政府正視。雖然李登輝今天因為身體不適住院,未主持會議,不過他仍然心繫會議,拼經濟的決心不打折扣。
針對群策會舉辦的全民經濟發展會議,前總統李登輝在預擬的致詞稿中指出,過去的積極開放策略是台灣經濟成長一蹶不振,台灣西進的經驗更不如南韓投資本國策略,政府應記取經驗教訓,體認「投資台灣、加強研發、在台升級」才是台灣應走的唯一道路。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台灣真正迫切的危機是經濟問題,經濟不能提振的根本因素是兩岸經貿往來失衡,完全向中國傾斜。政府對中國經貿、投資一再開放,形成台灣產業空洞化,如果不積極面對處理,情形會更嚴重。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參加群策會舉辦的「全民經濟發展會議」時表示,台灣面臨經濟產業空洞化危機,希望會議可以喚起政府重視經貿失衡的危機。會議結論將提供政府參考,如果政府再不重視,將會帶頭走上街頭抗議。
總統陳水扁提出考慮廢除國家統一委員會和國家統一綱領後,引起朝野不同看法,對此,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執政者只要不去做、宣布終止即可,根本不必廢統。
〔自由時報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針對有媒體報導,陳水扁總統2000年就職演說中本來只有「四不」,之所以畫蛇添足加上「一沒有」,是因為李登輝前總統的建議,據指出,李登輝為此頗為不悅,認為這根本是胡扯、黑白講,李登輝說:「我哪裡知道當初陳水扁總統的就職演說要講什麼?」
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蔡同榮今天轉述前總統李登輝談話,指李登輝贊同朝內閣制方向思考。曾向李登輝報告新憲草案的台灣團結聯盟秘書長羅志明說,李登輝對中央政府體制採內閣制或總統制持開放立場,未堅持總統制。
〔自由時報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考試院長姚嘉文昨天受訪時透露,他在26日將「世界台灣人大會」推動廢除「國統會」促進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決議文,面交前總統李登輝,李登輝表示,贊成廢除「國統會」!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昨晚表示,政府應停止對台灣造成傷害的兩岸開放政策,在兩岸關係不正常情況下,兩岸政策開放的範圍越大、項目越多、時間越早,只會造成台灣的傷害。
〔自由時報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參加一場有關亞洲安保體制的演講會時表示,歷經自一九九六年以來幾次大選,中國已經知道恐嚇台灣人無效,現在手段越來越軟,像是台灣學生讀書不用錢與農產品等方面,都是要讓台灣人吃甜頭,不可不防。
自由時報〔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12日報導〕日本媒體12日報導,前台灣總統李登輝預定明年5月訪問日本東京與東北地方的「奧之細道」,停留時間為「三到四星期」。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李登輝前總統昨日在演說時,舉自由時報11月8日的社論指出,中國對台策略日漸靈活,掌握權力者不能犯下錯誤。他也認為,不懂歷史的人才會說「台灣等於中華民國」,政府在制憲的立場上要堅定,不然只是騙老百姓。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表示,共產中國有如癌細胞,台灣、日本首當其衝,日本政府應誠實正視台灣存在,與台灣發展政府與政府間的正常關係,才是踏出亞洲未來最重要的一步。
〔自由時報記者吳嘉億/淡水報導〕群策會、李登輝學校與日本亞洲太平洋交流協會共同舉辦的第一屆台日「亞太未來」交流論壇,昨在台北縣淡水福格飯店舉辦歡迎餐會,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應邀出席,並以日語向出席的日本學界友人演說,李前總統表示,當前亞洲面臨重大改變,其中,在台灣與日本方面也有制憲的議題討論,希望透過論壇幫助台灣跳脫中國式的思考,能夠以更好的價值觀,永續實踐在世...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李登輝前總統昨日表示,他這次訪美在於讓美國人了解台灣的民主現況,以及中國在經濟與軍事的崛起後可能帶來的危機。他強調,台灣必須珍惜民主的成果,如果二○○八由中國指定人選取得政權,台灣可能一夕之間被中國拿走,台灣民主將無法生存。
駐美代表李大維今天表示,前總統李登輝訪美之後,美方大體上持正面、肯定的態度,美方認為除了少數情況之外,都符合事先的了解。
年底縣市長選舉逐漸增溫,陳水扁總統啟動卡車之旅,甫結束訪美之行的前總統李登輝也將展開輔選行程,週日(三十日)將前往基隆市為泛綠共推的基隆市長參選人陳建銘輔選,拉抬氣勢。
前總統李登輝提醒美國,共產奴役制度最後堡壘是中國,只有美國和民主自由國家全面合作,共同抵制中國,才能將自由之火推進到亞洲最黑暗的角落,民主先生李登輝試圖挪移民主巨人美國的目光、由伊拉克、阿富汗轉移到關注中國和東亞民主化。
前總統李登輝今天在群策會論壇開幕致詞時指出,二十世紀,冷戰已經過去,世界新的秩序正在建立,說不定新的冷戰很快就會來臨,民主的潮流應該是站在台灣這一邊,台灣站在民主國家對抗中國擴張的第一線,面對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艱苦。
〔特派自由時報記者李欣芳╱洛杉磯21日報導〕李登輝前總統21日在一場演講中指出,台灣的民主,是台灣人民在中國奴役制度武力威脅下,以及內部外來政權殘餘勢力抵制杯葛的雙重壓力下,艱難行進的,今天這兩股仇恨台灣自由民主的勢力,進一步勾結,企圖在台灣「變天」,把自由民主的台灣從人民手中奪走,復辟外來政權的黨國統治。
共有約 392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下週,美國將面臨極端天氣帶來的多重挑戰。中部和東部大部分地區將受到危險的、破紀錄高溫的襲擊;與此同時,西部部分地區的野火風險正在上升;而墨西哥灣地區浴缸般的水溫可能會助長大西洋颶風季的第一個熱帶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