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移民
5月21日參議院投票通過將「移民改革法案」進行辯論的決定。辯論將持續數週。這個「移民改革法案」是數週來參議員們私下談判的結果。該法案分成幾個部份,下面對人們關心的主要條款總結。
(大紀元記者孟倫、任愛琳編譯)三月三月雖然仍春風料峭,但對於勤奮的園丁來說,已是進到花園準備土壤開始動工的時候了。若天氣溫和,小草很快就會長出來,為了未雨綢繆,最好先檢查割草機是否有任何故障。必須檢查的項目包括割草機的刀片是否磨損、軸承是否有做夠的潤滑油、以及電動割草機上的電線是否有損壞等。在早春時除草,最好使用旋轉割草機(rotary mower),讓刀片...
(大紀元記者肖見綜合編譯報導)經過白宮和兩黨參議員幾週閉門討論而出台的移民改革草案,儘管已獲參院多數投票即將進行辯論然後再投票表決,但它遭至僱主、為數眾多議員和移民團體等的批評。
(大紀元記者孫燦編譯報導)研究顯示,假如目前在國會參議院被辯論的移民議案通過,民主黨可將獲得大量民眾支持。該議案將為一千兩百萬非法移民提供有限的合法身份,也將為所有目前已在美國但需要無犯罪記錄檢查的非法移民提供條件性簽證,創辦一個短期工作系統,同時為擁有一定學位與英語能力人士的移民申請提供優先權。這些人未來成為美國公民後,將會對美國的選舉產生影響。
(大紀元記者韓薇綜合編譯報導)上週參議院達成的移民折中議案的具體細節公佈後,媒體報導迅速發現這些微小的妥協很難讓有關各方都滿意。華盛頓郵報稱:「毫無疑問,基層組織對兩黨在參議院達成的妥協移民態度不滿意。」「來自非法移民的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譴責,預示著由兩黨妥協而達成的非法移民議案面臨著坎坷的未來。」
(大紀元記者亦平華盛頓DC報導) 5月21日,參議院將對新的移民改革議案進行辯論。雖然一些國會議員就這項議案中的一些細節仍存有分歧,不過多數議員認為,目前是通過這項議案、解決滯留在美國的數百萬非法移民去留問題的最佳時機。
5月份是美國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星期三,美國國會民主黨領導人邀請全美亞太裔社區領袖到國會討論他們所關注的立法議題。國會亞太裔美國人事務議員團主席對美國之音表示,目前亞太裔美國人最關注的仍是移民改革問題。
美國國會參議院民主與共和兩黨重要議員今天表示,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徹底會談後,已就移民改革法案達成協議,將讓一千兩百萬非法移民走出陰影。
(大紀元記者肖見綜合編譯報導)美國公民和移民服務部(USCIS)近日發佈通告,由於H-1B申請人數達到歷史新高,數據輸入出現滯後,影響了通知過程。USCIS給出了各個移民中心大略簽發通知的時間。
(大紀元記者曾去執、魏德綜合編譯報導)隨著中國試圖從勞動密集型的「世界工廠」轉變成技術密集型的經濟實體,對具有國際視野人才的需求量也跟著大幅增加。鑑於國內這樣的人才不足,近來北京政府發起了新的一波招徠海外華人回大陸服務的行動。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北京正大力號召海外的知識份子回大陸,成為「海龜」的一員,投入其需求龐大的人力市場,協助它從世界工廠的地位過渡轉型成...
本報5月7日刊登「白宮提案限制親屬移民 美輿論大嘩」後,紐約辦公室收到讀者來電,對此提案表示難以置信及擔心。 美參議院將於5月14日開始對移民草案進行討論。白宮版草案收緊親屬移民申請,而將移民名額留給美國雇主需要的勞工。
(大紀元記者馮靜編譯報導) 一位美國青年達仁‧羅素(Darren Russell)二年前興奮的前往中國廣州德才(Decai)學校教學,但工作生活條件惡劣,他因此患病提出辭職,但被趕出宿舍幾天後突然死亡,當局聲稱是車禍而死。達仁的父母一直懷疑兒子的死因,母親二年來持續努力尋求真相。今年3月經美國法醫鑑定,兒子是他殺而非車禍死亡,母親悲憤的呼籲尋求兒子的真正死因...
(大紀元記者肖見編譯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5月4日宣佈將在現有的國際遊客出海關手續中加入核查生物指征程序(biometric exit procedures),以使國際遊客更便捷出關。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議會和911委員會一致認為核查遊客離開美國時的生物指征對於國土安全極為重要。國會要求國土安全部研究出關自動核查系統。自從2003年,國土安全部系統地解決了技術...
(大紀元記者田清編譯報導)一項聯邦調查發現,在美國西班牙裔與白人司機被警察路檢的機率一樣高,不過黑人和西班牙人比較可能被搜身與逮捕。這項由聯邦司法統計局公佈的研究涵蓋警察在2005年與公眾接觸的情況,並且參考人口普查局與將近6萬4千名16歲以上人士的訪談記錄。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臺》《熱點互動》欄目,熱線直播節目,我是主持人安娜。4月16日發生的維州校園槍擊案成為美國內外令人震驚的事情,現在仍然是華人社區的一個熱談的話題。那麼我們華人有非常重視教育的傳統,這就引發我們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子女,我們應該怎麼樣注意他們心理健康,讓他們有一個好的未來。
(大紀元記者肖見綜合編譯報導)繼去年5月1日百萬人抗議美國眾議院出台的苛嚴移民議案後,今年5月1日,橫跨美國的一些大城市再次舉行了要求給予在美國的約1200萬非法移民最終取得公民權的遊行。
布什總統敦促美國國會議員共同努力,應對全面移民改革計劃帶來的“關鍵挑戰”。布什星期六在每週例行廣播講話中說,美國需要一個既尊重法律,又能滿足經濟需求的移民體系。 (w2007-04-28-voa25.cfm)
共和黨總統初選已進入準備階段,目前幾位共和黨總統初選候選人在談到如何處理非法移民問題時,答案都不可避免地集中在加強邊境安全及建造邊境圍牆上。那麼,他們對非法移民合法化的問題看法如何﹖
(大紀元記者肖見編譯報導)4月23日美國公民和移民局(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USCIS)宣佈有關高學歷H-1B簽證名額的最新使用情況。截止到2007年4月18日,USCIS約收到1萬8千件高學歷H-1B簽證申請。
澳大利亞和美國簽訂一項不同尋常的協定,交換向兩國非法尋求庇護的人。這項計劃允許被關押在美國關塔那摩灣的難民在澳大利亞定居,作為交換,澳大利亞將把關押在南太平洋島嶼拘留中心的船民送往美國。這項計劃的目的是遏阻那些試圖偷渡到這兩個國家的人。 (w2007-04-22-voa51.cfm)
(大紀元記者肖見綜合編譯報導)4月16日俄克拉荷馬州參議院以41比6票通過針對非法移民的移民改革修正案,並遞交到曾以88對9票批准此議案早期版本的眾議院。如獲得通過,將是目前全美針對非法移民最嚴厲的州立法。
(大紀元記者魏德編譯報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兩起槍擊案發生自今,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方仍在確認死者身份,警察沒有馬上公佈槍手的名字,調查人員也尚未提供槍手作案動機。目前還不能馬上判斷槍手是否是一名學生,因為槍手身上沒有帶證件。校方將於4月16日下午召開記者...
(大紀元記者田清、魏德綜合編譯報導)網路電話(VoIP)自1995年開始萌芽,歷經國際通信業者10多年的研發及應用,目前在技術上已日臻成熟。隨著全球寬頻網絡的普及,網絡電話更加蓬勃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對傳統電話形成嚴峻挑戰。
(大紀元記者肖見綜合編譯報導)美國「2005真實身份法案」(Real ID Act of 2005)是美國國會在2005年5月11日通過的一項旨在強化反恐措施的法案,其條文中有一項是建立全國駕照和非駕駛員身份證統一標準,因為目前這類身份證均由各州自行管理髮行。
(大紀元記者馮靜綜合編譯報導) 美國最近的人口普查報告指出,多年來,在美國一些大都市中,越來越多本地出生的美國人搬走,而大批移民遷入。如果沒有移民,這些城市的人口將會縮減。專家認為,高昂的房價是人們遷出的原因之一,許多城市依靠移民支持著房地產市場和經濟發展。
(大紀元記者馮靜、魏德綜合編譯報導) 研究生水平考試(GRE)是許多英文國家、特別是美國研究生院的入學要求。GRE考試由美國教育考試服務部(ETS)制定和執行,規範化地測試學生的英語口語和數學能力,無論他們的專業領域是什麼。美國各地每年平均大約有5萬名學生參加GRE考試,而世界各地每年也有大批悻悻學子加入GRE考試。
(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綜合編譯報導)英語測驗中心(ETS) 於本週一宣佈,該中心決定取消原先意慾修改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的計劃,因為新計劃如果立即實施,其所衍生之弊,將超過它所獲得之利。
因為不常用到或無從瞭解,許多移民沒聽說過保 釋移民而出具的擔保契 據(又譯保釋金合約,immigration bail bond)。移民擔保契據是給被移民局出於某種原因逮捕的人的擔保,保證有嫌疑的移民將出席所有法庭庭訊,但這不意味著被保釋人在將來不會被驅除出境。只是暫時從移民局釋放出來,可以和家人團聚並便於進行申訴。
(大紀元記者孫燦編譯報導)如果您經常搭乘飛機的話,您一定會發現,飛機的每一個座位,就如每一個乘客的愛好,都是不一樣的-有人比較喜愛靠窗的座位,有人則喜愛靠走道的座位。對於短途乘客而言,飛機座位的好壞可能無關緊要,但對於長途飛行乘客而言,尤其是經濟艙的乘客,您一定不會否認,選擇一個舒服的座位很有可能決定您整個飛行旅程的快樂與否。目前,大多數國際與國內航班都允許...
美國布什政府提出了一項新的移民改革計劃,為非法移民創立了客工計劃,但同時也對他們變成美國永久居民提出了嚴格的條件。根據這項計劃,無證勞工可以申請3年的工作簽證,稱為Z簽證。這類簽證延期需要繳納3千500美元。 (2007-03-30-voa14.cfm)
共有約 135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週四(6月27日),拜登總統和前總統川普(特朗普)在亞特蘭大的辯論舞台上進行了四年來首次會面,這被認為是美國總統競選的關鍵時刻。兩位候選人在經濟、生殖權、移民和外交等問題上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