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百草 
藥物能救人,也能害人,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今天表示,國人仍有許多不正確的用藥觀念,尤其是中草藥,誤以為藥物愈貴愈有效,吃藥有病治病,無病補身,這些都是不對的。
糖尿病現在已成為全球性的21世紀流行病,可能襲擊任何年齡的兒童。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近日召開的第19屆世界糖尿病會議上,專家們強調糖尿病在兒童中迅速傳播,敦促當局立即採取行動加強防治。專家說,目前患有糖尿病的人數猛增到2.46億人,已經比愛滋病奪去更多的生命,估計未來20年內患病人數將上升到3.8億人。
流傳比較廣泛的中醫美容方,可能要數明代(16世紀)醫學著作《醫學入門》記載的三白湯,「白芍、白朮、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溫服」。這個方子最初治療傷寒虛煩,後來發現可以補氣益血、美白潤膚,遂在民間流傳開來。此方配伍精當,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中醫認為人的皮膚悅澤與否和臟腑功能有密切關係,如果臟腑病變,氣血不和則皮膚粗...
幾千年來,人類關於野生靈芝的記載,醫學家對它的使用和評價,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和精確的描述。醫學家使用它作為神奇的藥物,治療疑難雜症和不治之症,有著豐富的經驗總結。發現它的不可替代的神奇的作用,使得那些將去的生命得救,衰老的得以青春,無力的振奮精神,以至於感歎大自然的造化和恩賜。千百年來多少聖賢惜之曰「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
幾對容易混淆的中藥
鹿茸對促進鈣的吸收、骨的生長以及增強心臟、肌肉的功能都有積極的作用,對婦女兒童均有益處。 (網絡圖片)
相傳很久以前,在浙江天目山下,住著一戶人家,姑娘名叫薔薇,父親早年去世,她和母親相依為命,艱難度日。鄰居青年阿康,為人善良,更樂於助人,常幫助薔薇砍柴、挑水,日久天長,兩人互相愛慕,私訂了終身。
紅樓夢中講道,王夫人需要一些人參,賈母便讓丫鬟為她尋了好些上等的人參來,只是年頭有些久而已,王夫人便叫人包了去給大夫,誰知人回來卻說:「這人參雖都是上好的,就是今時也未必能尋的來,只是年頭已經太久了,這藥已如朽木一般,沒有功效了……」
冬蟲夏草蟲體似蠶,長3~5cm,直徑3~8mm;外表黃棕色至土黃色,粗糙,環紋明顯。頭部紅棕色,長有子座;胸腹部深黃色至黃棕色,胸節3,胸足3對, 腹節10,腹足5對,中部4對明顯;表面有環節20~30個;質脆,斷面淡黃色。子座細長圓柱形,稍扭曲,一般比蟲體長,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 紋,頭部稍膨大;質柔韌,斷面類白色,似纖維狀。氣微腥,味微苦。
曇花,又名瓊花、鳳花、金鉤蓮,為仙人掌科,熱帶、亞熱帶肉質植物。直立灌木,長達1米以上。老枝圓柱形,綠色,有不規則奇數葉狀枝,花生於葉狀枝的邊緣,花開時筒部下垂,下部呈鱗片狀,中部萼片狀,上部花瓣狀。雄蕊細長,多數成束,花柱白色,突出於雄蕊。其花美麗芳香,夜開僅數小時,翌晨即合攏,故有 「曇花一現」之說。 曇花,早在1400多年的隋朝,栽培已經有了一定規模...
蚌蘭又叫紫萬年青、紅三七,為多年生草本。常見栽植於庭園。
華佗生活在東漢末年,三國紛爭時期。當時由於社會混亂,瘟疫流行,人民遭遇十分痛苦。他所行醫之處,大多在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一帶。有一年,江蘇泗陽地區瘟疫流行,死者甚多。華佗行醫到此,日夜為人治病,既施藥,又針灸、挽救了眾多人生命。
筆筒樹又稱蛇木、本貫眾、山過貓心。木本狀蕨類,常見於山區蔭濕山野。
烏梅,為梅樹未成熟的果實(青梅),經加工蒸制,待變為烏黑色即成,其味酸、澀、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功能收斂生津、安蛔驅蟲,臨床應用範圍較廣,除藥學典籍所述外,更有養陰潤膚以止癢、收斂脾精以降糖、和胃生津以增酸之妙用,用之得當,能建奇功。
銅錘玉帶草 屬桔梗科的一年生草本。除了這個美麗名字外,它又叫普刺特草、老鼠拖秤錘、珍珠癀。一般低海拔山地可見,伏地而生,如俗稱野草莓的蛇莓一般大小,需留意方可見蹤跡。其紫紅色果實甚為吸引人。
從前江西某山區,有個開生藥鋪的老闆。因為該地方圓百里內只有他這麼一家藥鋪,所以這個老闆也就成了當地的一霸。不管誰生了病都要吃他的藥,他要多少錢就給多少錢。
傳說,一位美麗善良的仙子來到人間,教人們種植。有一天,仙子正在地裡勞作,突然一隻大黑熊朝她撲來,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叫卡相的苗族青年,一箭射死了這只黑熊。卡相家裡很窮,媽媽患病多年,無錢醫治。仙子為報救命之恩,便對卡相說:「後山坡有一種草藥,葉像我的長裙,枝似我的腰帶,可以治療阿媽的病。」卡相按其指點,果真找到了這種藥,老媽吃了幾次,病真的好了。
三國時期,龐統在一次戰鬥中身中數箭,血流如注,躍於馬下。士兵中有知醫識藥者,忙從道旁扯來一把草藥,揉搓後塞入他的傷口,很快止住了血。這種草藥枝枝直立,高逾尺許,開著紫紅色的小花,它的學名就叫作大薊。
近來,不少來醫院看病拿藥的患者反映:因病需要服用湯藥,由於工作忙,便由醫院的煎藥機代煎。但是發現取回來煎好的湯藥看上去顏色與自己煎的相差很大,喝到口中,味道好像也清淡一些,是什麼原因導致煎藥機煎藥顏色清味道淡?
補氣中藥簡介
俗話說「無蔥不炒菜」,生活中,這個蔥雖然是調味品,但是它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還真是不能小看。按中醫的說法,蔥能夠發汗解表,所以在民間有這樣 的方法,就是用大蔥加薑和紅糖煮湯喝可以治療早期的感冒;再有這個蔥還具有健胃的功效,經常吃蔥可以提高食慾,促進消化。
中藥「三七」即是醫治跌打損傷的「雲南白藥」中主要成份,被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為「金不換」。清朝前期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說過:「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北參南七」,皆屬中藥名貴藥材。
杏,也叫做甜梅,依品種不同,有金杏、白杏、紅杏、八達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我們中國人種植杏樹的歷史,似乎已經相當久遠,這可從許多古書上的記載看出。如戰國時代有名的大哲學家──莊子,在他的著作裡,就曾經記載孔子在今天山東省曲阜縣聖廟殿前講學的情形說:「孔子游乎輜惟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可見當時那裡遍植著不少杏樹。演變至今,凡是講...
海外華僑和瞭解中國文化及中醫藥學的人對醫治跌打損傷的「雲南白藥」都不陌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中藥「三七」是「雲南白藥」中的主要成份。三七被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稱為「金不換」。清朝前期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說過:「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北參南七」。
根據醫書上記載,梔子的果實、葉片、花和根部都可作藥。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和消腫等功用。主治黃疸、淋病、感冒高熱、吐血、咽痛、尿血和扭傷腫痛等症。其中尤以治療扭挫傷最富盛名,只要把去皮的梔子果實搗碎,研成粗粉,以溫水調成糊狀,再加入少許酒精,包敷傷處即可。一般三至五天換藥一次,如腫脹明顯則隔天一換。曾經有人用這個方法做過試驗,結果在407個病例中,24小時...
麝香原動物屬哺乳類,麝科。本品為原動物腺囊中之分泌物。芳香開竅藥物,其性味辛溫。通行十二經,功能開竅鎮驚,活血消腫。用量0、15—0、3克(多配丸散用或外用 )。
在藥店裡抓回來的中草藥,幾乎都是陳品。有人以為陳品中草藥在乾燥、加工、貯存過程中已喪失了許多有效成分,故而認為用中藥還是鮮品好。那麼,是不是中藥鮮品都比陳品好呢?
葛根可做點心也可降壓降糖
葛根為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性涼,味甘、辛,入肺、胃、脾經,輕揚升散,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發麻疹、昇陽止瀉的功效。《本草正義》曰:「葛根……以其氣輕,故善解表發汗。凡解散之藥多辛熱,此獨涼而甘,故解溫熱時行疫疾。凡熱而兼渴者,此為最良,當以為君,而佐以為柴、防、甘、橘。」傳統中醫藥書籍都把葛根列為解表類的發散風熱藥,多用於感冒發熱、頭...
寒風蕭瑟之中,結滿果實的女貞枝葉仍然是碧綠青翠的。由此引起我們冬日說女貞的話題。
共有約 59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儘管美中領導人去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峰會承諾加強兩國人民交流,但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表示,中共實際上在積極採取行動,破壞兩國共識。他譴責中共說一套做一套,「嚴重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