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賞析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現在,它仍無愧於音樂舞蹈史上的一個璀璨的明珠。
《漁歌》,古琴曲,又名《山水綠》、《欸乃歌》,最早見於明代汪芝的《西麓堂琴統》,以近代《梅庵琴譜》刊傳較為流行。樂曲取意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時的名作《漁翁》:「漁翁夜伴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因此認為此曲也是柳宗元所作,表達了作者視名利若敝屣,寄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情趣。另有說該曲為南宋毛敏仲仿古《...
《醉漁唱晚》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所作的琴曲,曲譜最早見於明刊本《西麓堂琴統》,所載《醉漁唱晚》的解題云:「陸魯望與皮襲美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西塞山前,桃花流水,其興緻恐不相上下也。」全曲描繪了漁人泛舟江上,搖櫓蕩槳,陶醉於山水之間的情景,此曲中《醉漁唱晚》之「醉」不是「甕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那種消極處世的表現,而是通過漁人豪放不羈和放聲高歌的...
古有《木蘭詩》中云:「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以關山為題的《關山月》是一首漢代樂府歌曲,屬於「鼓角橫吹曲」,為當時戍邊的將士所傳唱。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之填寫新詞,內容是抒寫作者感懷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表現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徵人帶來的痛苦,藉以闡明作者反對侵略戰爭的思想。徐陵的《關山月》一詩:「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
古琴曲《平沙落雁》又名《平沙》,明朝時此曲稱作《雁落平沙》。作者傳有唐代陳子昂、宋代毛敏仲、明代朱權等,眾說不一。此曲琴譜最初載於公元1634年(明末崇禎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原為四段(在流傳過程中發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問世以後,深受琴家喜愛,不僅廣為流傳,而且經過加工發展,形成段數、定弦、調式、意境等方面不盡相同,又各具特色的多...
《碣石調‧幽蘭》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記譜法保留下來的琴曲,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琴曲樂譜。一八八五年,中國學者楊守敬在日本訪求古書時發現了這首琴曲,其原譜保存在日本京都西賀茂的神光院,為唐代人手寫的文字譜卷子,記譜年代大約在武則天時期(684-714),文字所記是左右兩手在琴上演奏的指法,共有漢字4954字。
《夕陽簫鼓》又名《夕陽簫歌》,亦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潯陽曲》,是一首著名的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旋律優美流暢,明清就已流傳在江南一帶。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瀟湘水雲》是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為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古琴浙派創始人郭沔(字楚望)所作。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早在唐代就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並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讚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原是東漢末年流行於廣陵地區(即今安徽壽縣境內)的民間樂曲。曾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譜》載錄為最早。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於此曲的標題就是源於這個故事...
《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樂曲根據同名詩譜寫而成,所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漁舟唱晚》是一首頗具古典風格的河南箏曲。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漁民悠然自得,漁船隨波漸遠的優美景象。這首樂曲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在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箏獨奏曲。
自《華秋蘋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後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共十三段;《李氏譜》名《淮陰平楚》,隋秦漢子,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共十八段;《養正軒譜》稱《十面》,一名《淮陰平楚》,共十八段;《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共十段。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簡稱《十面》。這首著名的的大型琵琶曲,也是中國傳統器樂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其前身是明代的《楚漢》。《楚漢》在明代嘉靖、萬曆前後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
共有約 7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