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美国的政策改变,北京有理由不安

标签:

(华盛顿特派员王景弘)克林顿时代的两位外交事务官员陆士达与雷克,在台北与陈水扁总统的两段对话,反映了美国对台海争纷看法的转变。即使布什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官员仍未完全安排就绪,台北有理由审慎乐观;而北京也有理由感到不安。

陈水扁在谈话中回顾过去美国有人指责台湾是包袱,是麻烦制造者,当然他不同意这种看法。美国曾有人对台湾做如此情绪性的指责,而北京不断刻意宣传,企图对台湾造成负面形象。但在台北政局改变后,新政府的有条件让步及北京的僵化态度,使美国舆论界及政界对台海僵局责任有新的评估:两岸对话不能恢复,问题在北京,而非在台北。

曾在任上对台北施加压力,促两岸恢复对话的前助理国务卿陆士达见解如此,前白宫国家安全顾问雷克看法也如此。美国媒体不再受中共宣传之惑,已经少用“北京认为台湾是它‘叛离之一省’”的用语,而一般对陈水扁当政后宣布有条件不宣布台湾独立,也认为是相当的让步。台湾委屈之态,与北京的得寸进尺作风相较,“麻烦制造者”的标签贴不到台湾头上。

过去美国朝野对台湾最关切的是“台湾独立”问题,但被渲染为“台独党”的民进党当政后,“台独”不再是个问题。陈水扁对两位美国访客抱怨中共不尊重人民依民主程序所做的选择,避免与新政府对话,而只知拉拢在野党及商人。陆士达则对已经在野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抱怨中共只知搞统战伎俩,而国民党却跟着北京唱和。陆士达从催促国民党政府与中共对话,到责怪国民党配合中共统战以谋求在台湾的政治利益。他把这种话说给国民党主席听,也反映出美国人士关心的已非“台独”问题,而是中共对台湾的“统战”问题。

从克林顿政府时代官员对台海局势之新评估,再看布什新政府的政策动向,北京有理由感到关切。第一,布什政府的外交优先顺序与克林顿政府大不相同。克林顿政府把中共视为所谓“战略伙伴”,并把盟国日本置于次要地位,至少是未给予应有重视。布什政府重新把日本列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重要盟国,视东京为因应中共崛起的伙伴,并寄望日本参与促使中共尊重台海地区的稳定。

第二,克林顿政府对建立国家导弹系统(NMD),立场有所保留;但布希政府却显得势在必行。在过去几周,新任国防部长伦斯斐几乎把注意力放在推销NMD上。在华府与北京间,又多出一个容易造成紧张的问题。

第三,克林顿政府以贸易挂帅,国家安全放置一旁,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班子则大部分是鹰派、保守派,国务卿鲍威尔不再使用简化的“一个中国”措辞,他要把中共看作一般的“国家”,非美国之敌,也非美国之战略伙伴。他的副手阿米塔吉主张把台湾视为积极性的因素,而不是一个“问题”。国防部长伦斯斐与副部长伍佛维茨都是主张强大国防及力主建立反导弹系统的人物。伍佛维茨与副总统钱尼是老布什政府时代决定出售F-十六战斗机给台湾的主要决策者。

第四,中共在经济改革过程中所遭遇的社会及政治问题,在未来几年将会恶化,法轮功的组织性,使中共防不胜防。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共国营企业受到的冲击,可能危及其政权的稳定。如果中共仍以镇压方式来保卫其政权,其国际形象只有更加恶化。

第五,对美国的安全利益而言,它最大的噩梦是台湾在威权时代的“反攻大陆”,和民进党执政可能的“宣布台湾独立”,因为两者都可能使美国卷入台海冲突。现在台湾政权在民主体制下和平转移,陈水扁并有条件的放弃宣布独立,台湾主动引爆冲突,造成美国介入的因素祛除。

在这种大环境下,北京虽说要改善与美国关系,但它的作为及言辞却显示处处与华府对立。部分美国学者把中共对美国带有高度敌对的说辞,解释为江泽民应付内部强硬派所必须,但这种说辞给人的印象是北京把美国视为头号敌人,其结果可能使中共在美国舆论界取代旧苏联的的地位。这种走向在布什新政府鹰派当家的局面下,对北京并非好事。 (联合报)

中共资深外交官访美仅见至次卿

上周抵达华府访问的三位中共资深外交官,为了解美国新政府上任后对中共政策是否有所转变,他们曾经与美国前任总统老布什会面,引起外界注意。不过,这三位中共资深外交官在前往美国国务院拜会时,只见到了国务次卿级别的官员。

据“华盛顿时报”指出,上周抵达美国访问的前任中共驻美大使李道豫、朱启祯和前任驻加拿大大使张文朴,他们在华府主要活动包括与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傅立民等民间人士及记者晤谈。李道豫等人到美国国务院拜会的最高层级官员是主管经济、商业和农业事务的国务次卿拉森。

不过,报导同时指出,李道豫等人在抵达华府之前曾到德州休士顿拜访曾任美国与中共建交前驻北京联络办事处主任的前总统布什。

对此,前总统布什的发言人佛瑞谢特表示,李道豫等人与老布什的晤谈只是礼貌性拜会,而不是政策会谈。佛瑞谢特不愿说明双方讨论的细节。(中国时报)


    相关文章
    

  • 台海两岸关系配合美国对华政策而动 (2/17/2001)    
  • 股市惨遭涂炭 债市低开高走 (2/17/2001)    
  • 人权与军贸:中美关系处于历史转折点 (2/17/2001)    
  • 自爆双面谍内幕 赖昌星将牵动中美台高层黑幕 (2/17/2001)    
  • 中美海底光缆抢修队尚未找到海缆断点 (2/17/2001)    
  • 数字电视服务供不应求 (2/15/2001)    
  • 小布希出手不轻军售蒙忧 (2/15/2001)    
  • 中国三名前大使访美探路 (2/15/2001)    
  • 中美学者论美国威胁 (2/14/2001)    
  • 日本海缆船驶往出事地点抢修中美海底光缆 (2/14/2001)    
  • 中美洲萨尔瓦多强震近千人伤亡 (2/13/2001)    
  • 中美海底电缆23日可望恢复正常 (2/13/2001)    
  • 【纪元专栏】郑义:评预言中美俄核大战的小说提纲 (2/13/2001)    
  • 中美海底光缆已恢复部分电路,应急卫星将投入使用 (2/12/2001)    
  • 中美海底光缆预计下旬修复 (2/11/2001)    
  • 中美海底电缆故障 中台国际电信瘫痪 (2/10/2001)    
  • 中美断海缆 互联网世界大混乱 (2/9/2001)    
  • 中美海底电缆断裂 泱及台美网路 (2/9/2001)    
  • 中美海底电缆发生故障 紧急抢修尚需两周 (2/9/2001)    
  • 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克林顿最后一天狂签140宗特赦令 (2/9/2001)
  • 相关新闻
    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克林顿最后一天狂签140宗特赦令
    中美海底电缆发生故障 紧急抢修尚需两周
    中美海底电缆断裂 泱及台美网路
    中美海底电缆故障 中台国际电信瘫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