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转型期中军队的国家化问题探讨

(丹麦)费铮铭

人气 18
标签:

中国的历史上,军队始终是军阀和各种统治者个人手中的私器。他们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军队来发动战争,争夺地盘,改朝换代和进行统治,也就是“打江山”和“坐江山”。直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共产党私家的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可以“永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军队的国家化是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军队的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是中国民主化建设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可以这样说,没有军队的国家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在中国社会从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平稳的实现军队的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的国家化是我们将要面临的及其重要的课题之一。不认真研究军队问题,不重视军队问题,不但会直接影响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八九民运时军队向人民开枪,就是历史的教训,而且,即使民主制度建立了,也还有可能出现军人专制,从而打断民主化的进程,南美洲诸国今天的民主化进程举步惟艰,就是前车之鉴。

本文就如何实现解放军的国家化问题做一些探讨,并力求从操作的层面来进行分析,以期为民主力量今后在军队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一共产党军队是一支怎么样的军队

(一)形成及发展

1共产党军队的起源。从严格意义上讲,八一南昌起义不是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开始,因为这次行动不是共产党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只有个别共产党临时参加而已。只有到了共产党的八七会议,才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要有“自己的军队”,要以“武装夺取政权”,并制定了农民秋收暴动大纲,这之后,由共产党所搞的,主要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农民协会揭竿而起,裹胁进来大批农民子弟,再搜罗进一些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土匪,这就是共产党建立军队的起源。当时仍然处于军阀混战,国民党南京政府刚成立,其对全国的控制能力非常之薄弱,大片的农村山区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给共产党的军队提供了生存空间。建立所谓的井岗山革命根据地,与北宋时晁盖、宋江占据水泊梁山无异,聚则攻城略地,打家劫舍(打富济贫),散则消失在嵩山峻岭之中。当时通讯交通极不发达,地方军阀互相倾扎,力求自保,无心剿匪。蒋介石有意无意挟匪以自重,使共产党军队始终未被剿灭。等到在根据地呆不住时,就流寇他乡,走了一条与当年太平军头领石达开完全一样的路线。共产党军队是中国历史上的那种乱世的军阀混战,农民起义的历史继承,只是为了改朝换代。在外表上却套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和贴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标签。

2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军队终成气候。正当共产党军队被赶入西北不毛之地,面临绝境时,日本入侵中国,使国民党无暇内顾,甚至要联合共产党军队一致抗日,使这支农民起义军得到了一次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共产党军队利用抗日为幌子,大量扩充自己,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几乎达到了一百万,此时共产党军队已成气候。又在斯大林的暗中协助下,抢占了东北地区,便可以与国民党军队分庭抗礼了。到所谓的解放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农民起义军与腐败当局的王朝争夺战。共产党正是靠了这支军队才夺取了全国政权。共产党的获胜,并不是什么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是军事共产制度更适合于战争,与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军夺取王朝一样
,是野蛮与专制的胜利。

3在和平年代,共产党军队是对内统治的工具。四十余年来,国际上无太大的战争,但共产党的常备军在三百万至六百万之间变动,从人数上来讲,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队。保持如此强大的军队,主要的不是对外战争,而是对内镇压和维持统治,因为共军担任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柱石的角色,是共产党对内统治的工具。这种工具作用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毛泽东敢把全国搞乱,就是仰仗着军队的支持,后来派出军人进行“三支两军”,直接管理地方政府。毛泽东靠了这支军队,才能为所欲为。毛泽东们不但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且也明白,只有枪杆子才能保政权。

(二)共产党与军队关系发展简述

1党指挥枪时期。主要指的是由共产党创建军队到长征中的遵义会议这一时期。由共产党中央发出农民秋收暴动指示开始,一些共产党的地方组织领导了小股农民暴动,形成了小股军队,到后来,建立根据地,这些军队和根据地都直接或间接受共产党中央指挥。当时共产党只是把军队作为其工作的一部分,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并列为共产党的三项主要任务。共产党中央还命令这些小股军队进攻大中城市,以配合城市中的工人运动夺取政权,于是这些小股军队纷纷执行,对于少数不执行的,如毛泽东就被撤职靠边站。军队基本上受共产党的控制和指挥。

2枪指挥党时期。三十年代中期,在城市中的共产党组织几乎被消灭,共产党中央也几乎被破坏,共产党不能够在红军以外生存时,在遵义会议上,以毛泽东等成立的军事领导小组,就再也不听当时的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中央的指挥,甚至另立中央,以枪杆子行使共产党中央的权力,真正代表共产党中央的王明、博古等人被排挤靠边站。枪杆子打到那里,共产党中央就在那里,中央跟着枪杆子转,谁的枪多,谁就是共产党中央。后来张国涛因为多掌握了几杆枪,也成立了一个共产党中央。

3党军合一时期。到了陕北后,毛泽东即掌握了军队,又控制了共产党中央,党魁和军队首领是同一人,军事最高当局就是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同一套人马。两个系统,一套班子,军就是党,党就是军,党军合一。4党政军合一时期。这一时期从解放战争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由于共军占据了一些城市和一定的地盘,这些地方的政府都是由军队派要员执掌,共产党曾明文规定,共军中的政治机关,在地方政权没有建立的地区,行使政府的职能。一方军队的最高统帅,同是这方土地的最高执政官。高岗之为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实际上还是东北的最高行政长官。陈毅为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一直到七十年代,各大军区司令员或政委还兼任重要省份的省委书记或省长。这与中国历史上分封诸侯王相似。毛泽东也喜欢称呼这些掌握地方党政军大权的人为各方“诸侯”,称高岗为“东北王”。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军队掌握着政府的一切部门,实为军人专制。

5军政分离期。进入八十年代,军政开始分离,军人已经基本上从政府部门中脱离出来,军区司令员或政委不再担任地方政府职务,地方政府要员也不再是军人,军队已基本不介入地方事务。党军的分离也已悄然开始,是军队的专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后果。关于这一点,在以后的章节中还要讨论到。

二共产党是如何实现对军队的控制的

共产党对军队的控制是从思想、政治和组织方面来达到的,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政治思想控制。

1对于军人,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就是通过洗脑,把军人变成共产党顺服的工具。以奴性思想为实质内容的雷锋精神,就是这种经过洗脑后的典型表现。

2对于军队,从成立那天起就被规定了是为完成共产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革命的武装,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军队执行的是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党指向那里,就得打到那里。一九四九年以前从东北打到北京、南京,打过长江,一直打到海南岛。一九八九年,邓小平指向天安门,他们就开着坦克,横扫着冲锋枪,一路杀向天安门,去完成了党的政治任务,后来被邓小平称赞为“这支军队经得起考验”。

3军队中的政治思想工作。在三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提出:政治挂帅,足见共产党对军队中政治工作的重视。所谓政治工作,就是指共产党在对军队控制方面所进行的一切工作和努力,最为一般人所熟知的是军队的政治教育,进行思想灌输。主要由军队中的党组织和政治机关来进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政治教育时间占工作时间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内容无非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革命理论、革命形势、革命传统教育,纪律教育等,实际上是对军人进行思想灌输和精神控制。

(二)制度层面的控制

1党中央设立军事委员会,是为军队的最高领导和指挥机构。通常党的主席或总书记兼任军委主席。在某一段时间内,形式上也设立了国家军事委员会,实际上是同一个委员会,只是以国家的名义装装面门而已。中央军委以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军政、军令由这条线直达部队,而作为政府部门的国防部形同虚设。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军队也没有明确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办法。

2军队的组建、编制、等重大问题由中央军委来决定,军队的调动和使用,各级都有明确的权限规定,师以上部队的调动权属于军委主席。军官的任免升迁都由共产党各级组织所控制,师长以上军官的任免须由军委主席决定。军官的调动特别是高级将领的调动很频繁,兵无常帅,帅无常兵,以防止军人拥兵自重。

3对军人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和控制的制度。对新兵入伍,特别是对军官的提升,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家庭的出身要求很严格,出身于富农、地主、资本家和反动家庭的不得加入解放军。个人的政治表现也很重要,思想不好的不要,不是共产党员的不得被提升为军官。甚至连军人的配偶,也要经过政审后,才能被批准结婚。

4军费预算只根据共产党的需要,人大常委会或其他机构对此没有有效的控制。

(三)军队中的共产党组织及其活动:以一个严密的组织深入到军队内部的各基层,从而达到对军队的控制,虽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但中国共产党运用的却是十分娴熟和有效。共产党军队最早在一九二七年的三湾改编中就在连队上建立了党支部,一个连只要有三名党员就可以成立党支部,营团以上成立党的工作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和党委书记通常由同级的政治指挥员或军事指挥员担任。这是从苏联红军照搬过来的,国民党军队也有类似的组织。但在早期军队中的各级党组织,只是军人党员的组织,不具有对军队的控制和指挥权力,强调的是党员在各种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但随着党员人数在军队中的增加,又经过共产党反复对军队的整顿,党组织逐渐的控制了军队,甚至控制了军队的一切方面,包括军官的升迁,军人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军队中一切大事都要经过同级或者上级党组织讨论决定,党组织实际上是各级军事单位的实际决策者,军事指挥官和政治指挥官只是完成其军事任务和政治任务的执行者。把军队变成了执行共产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成了名副其实的党军。还明确规定,军队中禁止有其他党派的存在和活动。

三十年代初,红军中的党员比例为百分之十六点六,到七十年代发展到了最高峰,士兵入党是提干的基础,也是复员后参工参干的基础,非党员不能任军官,非党员士兵受到歧视,党员有很多特权,党员军人违反了军纪也先是通过组织处理,所以,士兵想方设法入党,包括请客送礼,此期军中党员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军队中党组织生活也十分活跃、认真,除大量的政治学习外,每周都有半天的组织活动时间。与全国其他行业比较,军队中的党组织最为活跃。军队中党组织的存在,不但是为了控制军队,更是为了把军队直接纳入共产党组织内,成为共产党的一部分,党和军队是一家。

近年来,因为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共产党对军队的控制有所松动,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大量的学生军官进入军队,他们因年青,主要在学校生活,很多人还不是党员,因此,出现了一大批非党员年青军官,占军官人数的百分之五到十,这是几十年来军队中很少出现的情况。又因义务兵役时间改短,士兵更新周期加快,很多士兵来不及入党就复员了,另外,士兵入党的好处已经消失,入党的吸引力大为下降,所以现在军人中的党员比例下降为百分之三十五到四十之间。

(四)政工机构及人员在军队中的配置及作用:在军队各级中设立政治机构,从红军三十年代就开始了,连队设指导员,营团设立政治处和教导员政治委员,后来营政治处被取消,师以上设政治部和政治委员,政治部处与司令部机关一样庞大,分组织、干部、宣传等部门,军队中的政工干部占军官人数的五分之二,政治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控制军官的提升及调配,指导在军队中的各种组织活动,掌握军人的思想状况,对于稍有不符共产党的意的军人,会毫不留情的被清除出军队。说穿了就是共产党控制军队的一个系统的机构,与军队中的共产党组织一起构成对军队控制的双保险,与共产党组织不一样的是,政治部门是专门为制约军事指挥官和监督、监视所有军人而设的。在早期,政治部门即是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全权代表,又是政府在军队中的代表。其地位比同级的军事部门还要高,进入八十年代后,军队强调军事首长负责制,政治部门只起保障作用,政治机关及干部的作用及地位明显下降,特别在一些业务性强的军队单位,政工干部几乎无人理睬。但是,在八九年以后,共产党高层再次提出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军队中政治部门的地位有所升高,但也不能与八十年代前同日而语了。现在一般的士兵及干部对政治部门敬而远之,把政工干部看作是吃闲饭的人。随着军队任务的逐渐单一化,军队的政治部门的作用及政工人员数量会进一步下降。军队的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的国家化,必须从取消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政治部门开始。

三影响共产党对军队控制的各种因素

1军队角色的转换。共产党的军队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但在此之后,除了维护共产党的一党专制统治外,同时也担负起了国防的任务,因此,军队具有了共产党党军和国防军的双重角色,国防军的角色与党军的角色是不完全一致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矛盾的,作为国防军他应该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非党的利益。在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红军可以“为保卫红色苏联而战”,“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战”,但在六十年代却要为祖国的神圣领土珍宝岛与曾经要保卫的苏联作战。而且,共产党也逐渐的意识到,以正规的军队对内是不妥的,所以先成立过“公安军”,现在又改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就是为了专门对内的,这是因为职能的不同,军队也进行了相应的分化,从职能上讲,解放军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外来侵略,人民解放军正在从党军的角色向国防军的角色转换。

2军队的正规化、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在共产党军队的早期,军队曾是“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随着情况的变化,军队任务由上述三项逐渐的变成了“战斗队”一项。新的形势对军队提出了专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在五十年代,彭德怀领军时,就特别强调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并领导对军队的编制进行了调整,制定和颁布了各种条例条令,实行了军衔制,购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大办军队院校,开展了大练兵活动。这些做法无疑的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是有好处的,但确实对共产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是一大冲击,同时对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也构成了威胁,正是在这一时期,军队中曾提出过实行“一长制”。毛
泽东正是看到了这种根本性的问题,才解除了彭德怀的兵权。毛泽东和林彪后来提出“政治挂帅”,大砍军事院校,取消军衔制,反对军队的正规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就是因为正规化、专业化和现代化会削弱党对军队的控制,从而动摇共产党专制统治的根基。

3军人文化素质的提高,民主意识的增强。对于老一代的军人来说,普遍的文化水平不高,如林彪、彭德怀、贺龙、王震、李先念等,而且在红军早期,只有出身工农的才有资格被提升为军官,对于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就最容易控制,一个没有文化的军人就最容易盲从。发展到今天,军队的普遍文化水平大大提高,军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现代意识和民主思想大大的加强了,军队的工具意识在淡化,国防军意识在增强。

四如何实现中国军队的国家化

(一)军队国家化的主要标志

1确立了一整套的有关军队及国防的法律系统,国家机关能有效的依法对军队进行统辖和指挥,军队的一切行动都是依法进行,都能在立法部门和民意的有效监督之下。
2军队实现了正规化和专业化。
3军队中没有政党组织的存在和活动。
4军队不干预国家政治。

(二)具体做法
1制定新的国防法。直到去年,中共才制定了第一部国防法,这虽然比没有国防法的时候是一种进步,但这部国防法存在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规定了军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把本应属于国家的军队,规定受某一党派领导,显然是错误的。在今后中国实现宪政民主的过程中,在制定或者修改了现有宪法之后,就必须制定一部新的国防法,明确规定军队属国家所有,不属于任何党派、团体或个人。军队的有关重大事务都要由法律明确规定之。

2撤销军队中的政治机关,废除政委制,实行一长制。这一点是在实现中国军队的国家化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军队中的政治机关和政委制不是军队建设所必须的,是共产党为了控制军队而强加于军队的,它的存在除了有利于共产党对军队的控制外,对军队建设没有任何好处,因政治机关的制臼和双首长制的互相扯皮,是军队完成作战任务的一大障碍。在军队中要求实行一长制的呼声一直都很高,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撤销政治机关,废除政委制在军队中恐怕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3停止军队中的党组织活动。因为军队的特殊地位和军人的特殊身份(合法的掌握着国家武力),军队中不容许有任何的政党活动,军人不允许加入任何政治组织和参加任何有政治倾向性的组织活动。因为如果军队具有任何政治倾向性,后果都会是很严重的,民主政治将不复存在。共产党在军队中存在了几十年,许多军人都是共产党员,要想让共产党一下子退出军队是困难的,但在军队中取消“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还权于各级军事首长是可以做到的,也是理所应当的。共产党组织逐渐的放弃对军人的各种控制也是军队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做到以上两点,共产党在军队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共产党组织很自然的就要
退出军队。

4推动和加强军队的专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军队和军人实际上是一种专业,也就是以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为唯一任务的专业,那种要军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直接参与国家政治,“三支两军”参与派系斗争和干预地方事务,“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直接参与高层的政治权力斗争,“保驾护航”直接效忠于某个人等,实际上是要军队不务正业。但是我们高兴的看到,近年来,中国军队在专业化、正规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军队直接介入地方事务、干预国家政治的现象越来越少。解放军遁着专业化、正规化的路走下去,实际是在朝着军队的国家化迈进。

六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1防止军队的分裂,和军阀势力的抬头。我们知道,中国是有军阀混战的传统的。共产党的军队表面上是一个整体,但内部也是派系和山头林立,弄不好会造成军队的分裂和军阀势力的抬头,这样反而不利于中国的民主化建设。因此,在军队的国家化问题上要特别的慎重,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做到即不因为军队国家化的滞后而拖国家民主化的后腿,又不因军队的分裂而造成内乱。

2防止军人专制的出现。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通常在由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军人专制,这是因为在专制的国家中,法制系统很不健全,当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解体后,社会会出现暂时的失序现象,这个时候军队在维持该社会的稳定方面的作用就凸显了出来,这段失序的时间越长,军人专制的可能性就越大。

3不得削弱军队而导致国家分裂势力的抬头。一些人想利用中国民主化的机会搞分裂、搞独立,而国家的分裂和局部地区的独立是对中国民主化事业的巨大障碍,维持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中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所必须的,也是中国民主化事业所必须的。因此,在军队国家化的过程中决不能削弱军队的力量。

--转自《大参考》


    相关文章
    

  • “党指挥枪”一脉相承: 中共《军官法》杜绝军队国家化 (1/3/2001)
  • 相关新闻
    “党指挥枪”一脉相承: 中共《军官法》杜绝军队国家化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