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卢设计新式武器 郝杨于组成国足铁三角?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7月27日讯】凡是到过昆明的人,耳朵里总会灌进一个所谓当地“十八怪”的说法,比如“抱着孩子谈恋爱,老太太上树比猴快”之类。来过几次昆明发现,这些“怪现象”当地人倒不怎么说起,好像是专门给外乡人预备的,逗大家一乐似的。国足再度集结昆明,和戚务生时代相比,似乎轻松了;和前一阵集训相比,似乎“亲民”了,但这种轻松和亲民一下子倒难以让人完全适应,因为国足集训才几天,便冒出了一堆让人产生联想的怪现象,琢磨起来脑筋很受伤。

谢晖不讨人喜欢

海外锋线组合成历史?

正如外界对国足的主力阵容有自己的一番圈点一样,国足内部关于谁是主力的问题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就像昨天刚刚到国足报到的郝海东,在绝大多数国脚的心目中,都认为他将在十强赛上占有当然的一席主力位置。但对于有些人来说,这种结论是出于对郝海东能力的认可,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这样想,是受郝海东曲折的“入队史”影响,觉得像他这么有争议的队员,一旦力排众议招
进队里,就是为了用的。

既然郝海东占据了主力前锋的位置,那也就意味着国足小组赛时的杨晨、谢晖组合无疾而终,而两人当中几乎被认定要坐在板凳上的就是谢晖。

自从昆明集训以来,国足每天都在不断地开会,每次训练前要开会,有时晚上还要开小会。据记者了解,会上米卢也曾要求队员们就阵容安排问题与他沟通,虽然大家说话都有所顾及,但是米卢不是傻子,他已经逐渐听懂了大家的意思:如果两名前锋姑且把除了郝海东之外的另一个名额留给杨晨,大多数人不会说什么,但是把谢晖写进11人的名单,则多数人有异议。据说队中一些要好的队员私下在将谢晖和宿茂臻、张玉宁进行比较时,认为他无论技术特点,还是门前捕捉机会的能力,都没有明显好于这两个人的地方,况且即便大家在一致高唱团结歌,可谢晖身上曾经让一些队友不怎么喜欢的气质,不可能因为喊出了团结就烟消云散了。于是很多人在这种对比与情绪中在心里让谢晖下了岗。

本来关于国足的锋线问题排定了郝海东、杨晨之后,也该基本太平了,但是集训这几天,偏偏又有一个人让米卢眼前一亮,让队里的其他人心里一翻个儿,他就是于根伟。

曾经有两个细节,足以说明米卢对于根伟的赏识。一是前几天米卢又在用他惯用的“网式足球”训练考察队员,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是于根伟在网前表现出的球感、球性,却明显好于很多跟着米卢玩了一年多的球员。训练进行中我们看到,米卢有几次曾经长时间把目光停在于根伟身上,欣赏的神情很容易就能捕捉到。还有一次是昨天下午球队进行半场分组对抗,一组队员穿正常的运动服,另外一组穿上黄背心,只有于根伟例外,穿上蓝背心在米卢的授意下充当两队之间的自由人,他的跑位和意识连续得到米卢的赞赏,这种情况在米卢以前的训练中还不多见。

于根伟自己不止一次说过,他最适合的位置是前锋后面的突前前卫,考虑到国足以前相对站位较平的中场,假如于根伟迅速走入米卢心里,那么他极有可能在以后安排阵型的时候,为了于根伟把中场向纵深拉开为菱形,让郝海东、杨晨、于根伟共同组成最前沿的“铁三角”。或许这种假设将在国足今后的训练中被进一步论证。

江津还是安琦

门将最让老米费心?

国足守门员教练徐韬自从集训以来练得最多也最狠的就是安琦,他的这一做法肯定是执行了米卢的意思,这不难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米卢对安琦有想法了。

有人做过这样的对比,在国足目前的4名门将中,前一时期一直是米卢帐下主力的江津,竟然在刚刚过去的11轮联赛中始终是替补,不曾出赛一分钟;而大连籍小将安琦虽然几乎没有在联赛中露面,但却在世青赛上表现优秀,平均近一场半比赛才丢一个球,即使是这样的大赛,他的丢球频率也比符宾、区楚良这两名门将在联赛中的丢球频率要低得多。昨天接受采访的时候,安琦十分自信地表示,他觉得自
己在技术水平和个人能力上与其他几名门将没有什么差距。后来可能感到这样说有点“大言不惭”,所以才马上跟了一句:“如果有差距,那可能来自于经验,我毕竟打的比赛还太少。”就在安琦踌躇滿志说这番话之前的一会儿,江津、符宾他们刚刚在队友的射门练习中被疯狂地洞穿着大门,而区楚良干脆还是因伤在大部分时间里充当着看客,或许在国足几进几出多少年的区楚良,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在
国足已经去日无多了。

既然江津因伤两个多月没打比赛,目前状态一塌糊涂;符宾又注定了是没有什么创意的“工兵”式门将,那么现在能够让米卢一搏的,就只剩下了安琦。几乎可以肯定,老米将在上海四国赛的时候派遣安琦登场,如果那时安琦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而在以后的训练中又能保持较好的状态,那么安琦成为国足历史上在如此大型比赛中登场的最年轻门将,绝非不可能。只是真有那一天的话,让这样年轻和缺乏比赛经验的门将镇守城池,毕竟是一件有些遗憾的事情。

江津的不提气和安琦的太年轻都无法调和,门将或许是目前米卢心里最难治愈的“硬伤”。

外松内紧

国足“披上羊皮”做人?

今年采访十强赛,总在有意无意地和1997年的同期进行比较,相信现在的很多体育记者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写足球新闻的,大家也是在那时知道了什么叫中国足球的“浴血奋战”,明白了采访足球比采访其他项目会遭遇更多的冷脸。可是今年一头扎进红塔基地,和国足一样过着“一天两练”的日子,却猝然发现皇历变了。

面对大批的记者,从教练到官员,从球员到工作人员,基本对你都是一副热情的面孔,甚至遇到相熟的记者,还会主动和你打招呼,或是开个不温不火的玩笑,搞得记者们颇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

可集训过了几天,不少记者就明白过味儿来了。今天留下米卢说两句,明天带你参观球队驻地,后天又帮你联系郝海东,反正每天都主动给记者“供货”,其实也是国足较之以前更高明的一招。

一位国足内部人士曾经打着哈哈对记者说:“有时记者们的要求并不高,比如一些日报的记者,只求每天有东西写就行了,国家队主动给你提供点素材,至少有90%的记者就可以交差了,也就不生事了,当然还剩下10%专业报记者仍是危险分子。”虽然是一句玩笑,但道出了国足对外“战略转移”的精髓,不学大禹他爸爸治水时“堵”的方式了,知道堵也堵不住,反生事端,索性良性疏导,大家好相安无事。

虽然表面上给了你一副笑容可掬的面孔,但是国足内部并没有因此轻松起来。早在球队报到之初,阎世铎就在队中给大家重申了不许对外透露球队内部信息等铁的纪律,还是那句话:谁惹出事来谁负责。此后球队内部频繁开会,教练组讨论工作,以及和球员谈心,这根“闭嘴”的弦也常绷不懈,因此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记者不愿意采访球员了,因为那几句“车軱辘话”听多了,自己编都八九不离十。(球迷
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郝海东归队与米卢玩网式足球大败 (7/27/2001)    
  • 中方教练组触动米卢 国足训练进入”快车道” (7/27/2001)    
  • 米卢坚决不谈孙继海, 只说国足人员还会调整 (7/26/2001)    
  • 郝海东未按期报道﹐米卢引发“第二次恼火” (7/26/2001)    
  • 对阵西亚有高快优势? 米卢马儿见解不一 (7/26/2001)    
  • 女记倒戈引发尴尬 米卢开始少说多做 (7/26/2001)    
  • 李响300万跳槽《体坛周报》《足球》要揭她取悦米卢内幕 (7/25/2001)    
  • 米卢和中方教练率国足踏上出征路 (7/25/2001)    
  • 丁力达:请你服从米卢的错误! (7/24/2001)    
  • 相逢一笑泯”恩仇” 孙继海、米卢首次亲密接触 (7/23/2001)    
  • 米卢”下课”利大于弊!–剖析”米家军”三大谜团 (7/23/2001)    
  • 教练组隔阂难消?–中国国足最后备战三大疑点 (7/22/2001)    
  • 担任中方教练组组长心态依旧 沈祥福倾力助米卢 (7/22/2001)    
  • 孙继海、李大羽有望重新入选国足 米卢与足协寻找台阶 (7/22/2001)    
  • 米卢认为夺取上海四国赛冠军不在话下 (7/19/2001)    
  • 不要孙继海﹐防守隐患大 (7/18/2001)    
  • 米卢权威已失 祥福随时可能扶正 (7/18/2001)    
  • 不招孙继海引发球迷强烈不满–米卢尴尬大连行 (7/16/2001)    
  • 杨晨:米卢还会召孙继海 郝海东是西亚的”克星” (7/15/2001)    
  • 不用孙继海是米卢的诡计﹖ (7/15/2001)
  • 相关新闻
    不用孙继海是米卢的诡计﹖
    杨晨:米卢还会召孙继海 郝海东是西亚的"克星"
    不招孙继海引发球迷强烈不满--米卢尴尬大连行
    米卢权威已失 祥福随时可能扶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