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二次金改案/特侦组搜台新金 吴东亮讯后请回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月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林庆川/台北报导〕台新金控转投资彰化银行过程涉不法案案情升高!特侦组怀疑前政府官员涉嫌收贿为此合并案护航,检调昨天下午大动作搜索台新金控,并首度以贪污治罪条例中的行贿罪被告身份传讯台新金控董事长吴东亮到案,凌晨零时三十分许结束侦讯后请回。

*疑吴交付珍五千万涉对价*

吴东亮昨天应讯时,强调合并过程绝无不法,特侦组侦办此案先前曾二度以证人身份传讯吴,但因日前查获新事证,决定将他转列被告。

特侦组是在昨天下午股市收盘后,指挥调查局北机站、检察事务官,兵分十一路搜索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的台新金控总部,晚间七时许传唤吴东亮等五人到案,其中仅吴是被告身份,其余均是证人。

扁在总统任内推动“二次金改”,要求采“限时限量”方式完成金融机构整并,当时即传出合并过程中,行政部门为特定金控业者护航。

扁家弊案爆发后,特侦组全面清查扁家资金,前总统夫人吴淑珍指资金中有不少是企业主的捐款,其中,台新金控董事长吴东亮以证人应讯时,承认交付五千万元给珍,但强调是“政治献金”,不过,检调仍追查其中是否涉有对价关系。

全案起于九十四年间,财政部为解决彰银财务困境,要求发行全球存托受益凭证(GDR ),但却乏人问津,因此改在国内采私募现金增资。

九十四年7月21日,台新金、淡马锡、兆丰金等三家参与竞标,最后由台新金以每股廿六.一二元标下彰银廿二.五五%特别股(合计十四亿股 ),成为彰银最大股东,但事后却被质疑此合并案是“以小吃大”、“疑有官商勾结”。

台新金当时曾出面澄清,指彰银股份标卖之时,台新金的市场价值高于一千二百亿元,而彰银约八百多亿元,此外,台新金以总价三百六十五亿六千八百万元得标,比第二标至少高出七十亿元,过程绝无不法。

*台新彰银合并迄今未完成*

因为后续风波,此合并案迄今尚未完成,但特侦组及北检已分别分案侦办。而行政院去年1月公布“二次金改检讨报告”也认为,此合并案疑点重重,分别是,一、彰银办理私募发行特别股,财政部在投标前一天才公布讯息,招标程序仓促;二、台新金负债比率偏高;三、台新金向彰银投标前并未事先向金管会提出转投资申请,也认定转投资过程确有争议。


特侦组侦办二次金改案,发现台新金转投资彰银疑涉不法,昨指挥调查局北机站干员,大动作搜索台新金控大楼。(中央社)

台新金声明:竞标彰银 公开合法

〔自由时报记者李靓慧/台北报导〕台新金昨日遭检调搜索,台新金控昨日晚间表示,昨日该公司完全配合检调单位的搜索,搜索行动对台新金的财务、业务没有影响、营运正常,期盼尽早厘清真相,让事件早日落幕。

台新金昨日重申,“真相只有一个,无人可以曲解”,强调竞标彰化银行的过程公开合法,可接受外界公评。

台新金指出,原本寄望入主彰银后,能发挥两家金融机构的互补价值,但因特定政治力介入,导致三百亿元的资金被套牢在彰银,甚至必须出售金鸡母台证证券筹资,不但两家金融机构的价值无法彰显,三十多万名股东的权益也因而受损。

台新金强调,当初彰银虽有一.三兆元资产,但也有超过一.二兆元的负债,台新金均概括承受;且当初彰银标售股权时,台新金的市场价值超过一千二百亿元,是彰银八百多亿元的一.五倍,并非“以小并大”;外界抨击的以三百六十五亿元买到一.三兆元国有资产,更是没有财经常识的外行评论。

台新金指出,经过台新金控大量挹注资金后,彰银才有能力在短短三年内,再打销七百亿元的呆账,股东权益因而增加,股价也得以回升,员工更在连续五年未加薪后,于二○○六年获得加薪机会,台新金强调,这个投资过程,应视为成功案例,呼吁早日还原真相。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