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民间消费未好转 只是稳住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淑媛台北30日电)虽然今年第一季零售业营收金额增加,但其实只是回到民国97年同期水准。经济部官员坦言,“民间消费没有回温,只是稳住了”;餐饮业则因人口外移,仍处在低档。

民间消费的两大关键是就业与薪资,经济部官员表示,这几年民间消费一直处在低迷状态,主要原因就是薪水没有增加、失业率增加,加上有消费实力人口外移等因素造成。生产与出口可以随着景气回升而改善,可是消费要回温需要较长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零售业营业金额应该要一直往上成长,经济部今年第一季统计显示,零售业营业额新台币8334亿元,年增率 4.44%。

经济部官员说,与受到金融海啸冲击最严重的去年相较,(今年)绝对金额当然会成长。

但官员认为,今年第一季零售业营业额的表现,充其量也只是回到民国97年第一季的8320亿元水准。官员反问,“这样能断定民间消费已经回温了吗? ”

零售业营业额容易受到当年度通膨率的影响,如果物价上涨,绝对金额可能会“灌水”。如果以零售业的营业额指数观察,更可以看出民间消费依旧处于低档的事实。

根据经济部资料分析,以民国95年指数100为基准,今年3月零售业营业额指数只有98.78,显示零售业表现连95年基准年的水准还未达到,整体消费能量并未充分显现出来。

此外,经济部官员发现,“综合商品业”低价促销,是推升零售业营业额上升的主因。

这位官员表示,这不代表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增加,而是业者为了刺激买气,大打价格战,消费者也为了捡便宜,选在打折促销时段购买商品,这已经成为台湾综合商品业求生存的利器。

例如百货公司3月即开始推出一系列的减价活动,也提早打出母亲节档期的优惠折扣,第一季百货业营业额年增率成长 7.64%,都是促销战的战果。

超级市场业更是反映不景气时代,民众喜欢物美价廉的心态,官员分析,自从全联福利中心加入超级市场业,超级市场抢了不少量贩店的生意,今年第一季营业额年增率成长 2.68%,表现比以往好,即透露出这样的趋势。

同样也是综合商品业的连锁便利超商,经济部官员形容“很会做生意”,不仅推出平价咖啡,也靠收取网路书店手续费等异业结盟方式,赚取不少商机。

另一个值得观察的数据是餐饮业,比零售业的状况惨淡,而且已经持续好几年时间。经济部官员直言,台北市情况还算好,愈往南走,餐厅萧条的景况就益发明显。

经济部在进行调查时曾经询问过餐饮业者,业者表示“餐饮业一直没有起来,真得很不好”,因为有消费能力的人都外移,今年第一季餐饮业营业额年增率只有1.81%,大批高消费能力人口外移上海等地,对餐饮业的冲击可见一斑。

有学者认为,台湾民间消费M型化,让民间消费走势恶化,民间消费要起来,民众荷包一定要增加,尤其是占社会多数的受薪阶级,才是消费主力。然而,这样的大问题,牵涉大环境的政策,涉及产业政策与整体经济发展走向,非一蹴可及,却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