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国道3走山地势 附近还有3处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5月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李文仪/台北报导〕台湾交通部昨天公布国道三号走山事故的初步调查报告,边坡裂缝渗水疑似致灾关键,且邻近至少有三处南下路段出现类似渗水。其中距灾害现场仅半公里、靠近玛东系统交流道的二.七公里处路段,边坡水量多,且适逢大雨,水满到从水沟溢出。但学者专家强调没有立即危险,驾驶人不必恐慌。

对于二.七公里处路段,高速公路局将在两周内装设自动监测设备,目前暂以人力加强巡检因应,只要发现异状,就会紧急采行封路等必要措施。

至于另两处在玛东到汐止封闭区的六.九三、七.○四公里处渗水路段,相对边坡渗水较少,高公局可能赶不及在5月廿5日开放通车前装好监测。高公局总工程司连锡卿表示,三个月内,才能完成全部卅二处顺向坡的监测,若交通部及学者专家认为,不宜开放通车,将尊重办理。

关键原因在于边坡渗水

国道三号崩塌事故灾害调查专案小组昨天首度公布调查进度,小组召集人、大地工程学会理事长廖洪钧表示,在走山事故现场勘查发现,顺着砂页岩护层有地下水从张力裂缝渗出,有水就可能松动、滑动,研判因此造成走山。但是否单一原因致灾,还须调查厘清。

负责现勘的大地工程技师公会理事长陈江淮指出,北部地区尤其是基汐段各处顺向坡,因地质状况和挡土设计与灾害路段类似,有九处列为优先勘查路段,已发现三处有类似的渗水层面局部外露。

廖洪钧及陈江淮强调,现在不能立即把裂隙渗水就会边坡滑动,将两者画上等号,但政府有必要马上采取动作,尤其连日豪大雨会增加不利因素。

廖洪钧强调,政府应加强边坡巡检及尽速设立自动化监测仪器,监控坡地的慢速移动,例如一天若移动超过十毫米,依标准作业程序应采取应变措施。

廖洪钧指出,有地下水是常态,水渗出也可适当解压,但当初钻探时是否有发现裂隙,会影响工程设计,必须比对原规划与设计的妥适性;另外材料老化问题,像地锚头是否防护不足,造成和大气接触而生锈;还有监控及巡检制度的检讨。

如有必要 地锚需全面更换

廖洪钧建议说,如果有必要,地锚甚至需要全面更换,或加装防锈封套,新建工程的规范也必须提高标准;巡检制度也得彻底改变,路权外范围都应列入巡检,还应定期做更完整深入的检查,可能得委外专业团体办理。

专案小组也初步清查中南部顺向坡,确认都无立即危险或不致危及用路安全。专案小组预定三周内完成国道三号顺向坡总体检成果,在5月25日开放通车前提出后续处置建议。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