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马叔礼倡诗中花博 寓文化于生活

人气: 5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1日电)隐居近20年的作家马叔礼,长年与一群学生相依相守,潜心作学问与讲学。他今天表示,现今推行文化创意,但“创意”太多、“文化”太少,他认为文化不能速成,而须累积。

台北市将于11月举办国际花卉博览会,马叔礼表示,这项活动创造就业、观光潮、经济发展,但活动结束后却无法留下文化累积。马叔礼建议台北市长郝龙斌,许多古人都以“花”题诗,不妨举办“诗中的花博”,让民众可一边赏花、一边吟诗,让文化变得很生活化。

马叔礼于1977年曾和朱天文、朱天心姊妹合作创办“三三集刊”,成员中以马叔礼年纪最大,被称作“马三哥”。在那段艺文狂潮中,马叔礼是一个沉稳内敛的作家,也曾得过联合报小说奖。

马叔礼一生只对2件事情感兴趣:写作和教学。他认为,文学创作的迷人之处,在于自己所思所想、人生经验皆可变成小说、诗词或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不过,现在马叔礼已得到写作的快乐,现阶段他专心讲学问道。

20多年前,马叔礼离开当了6年半时间的耕莘文教院长职位,隐居在新店山上,远离尘俗,他说,“当时只想要潜心作学问和讲学。”

马叔礼打破学校教学的观念,他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如父如兄。他表示,现在的老师和学生没有太多感情,速成的念完书就毕业,但他认为,真正的读书态度,应该是老师和学生都很熟,平时在生活上也有学问可教、可学。

近几年马叔礼大多在由他的学生们成立的“日月书院”讲课,推广中国文学,传授以“易经”、“论语”、经典诗词为主的内容,推广孔子思想。

满口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马叔礼,在狂躁暴乱的快节奏社会,看似不合时宜,但藉由他在讲述易经、小说、文学,却又让人心得到安宁。

尽管隐居多年,马叔礼仍对时事有所见解,他表示,现今社会不断强调文化创意,但“创意”太多、“文化”太少。他认为,现代人只把文化当成速成品,忘记文化应该是长久的累积与蕴含。

7月6日起至8月12日,马叔礼将在中正纪念堂1楼演讲厅,举行“诗词牵手”系列公益讲座,主讲李清照、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陶渊明等诗词家的作品,邀请民众免费聆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