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谬误的“北京共识”

叶淑贞编译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29日讯】自从二零零四年美国学者库珀提出所谓“北京共识”后,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发展寄予厚望,但也有学者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与四十多年前的巴西经验如出一辙,而如今巴西仍处于停滞阶段,平均每人GDP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

这次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许多分析家怀疑自由市场将逐渐灭亡,对于所谓“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的专制经济模式寄予厚望。这样的立论似是而非,值得各方深入检视。

六月二十日,中国经济策略评论家、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黄亚生教授(Yasheng Huang)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指出,中国以举债带动经济成长,看起来经济是快速起飞,但整个情势发展的轨迹就像是六零年代晚期巴西经验的翻版,令人担忧。

在五零年代,巴西远比南韩还要富有,然而走过繁荣的十年后,巴西经济停滞不前,接着蹉跎了整个八零年代,而今天它的平均每人GDP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

巴西的故事值得警惕。以下是黄亚生的评论内容:

前车之鉴

首先看看以下的国家图像:这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十年来几乎每年都以11%的速度成长。这个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将劳工部署到沿海的都会区,迅速加快了工业化的脚步。这个政府欢迎外国的直接投资,又经由免税及其他利益招商。全国百大厂商的资产中75%属于国家部门所有,政府的储蓄率在不到十年中增加了两倍,而在同一时期,农业部门的就业率下降约三分之一。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中国呢?错了!这是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的巴西!很少人记得这段历史。在军人集团领导之下,巴西曾经在十年之间获得了奇迹式的成长,但是却后继无力,荣景无法持续。

巴西的成功公式很简单:政府对薪资所得课以重税,但是却很少投注于社会福利。政府从国家控制的银行系统借钱,将钱集中花费于基础建设及工业区。因此,投资兴盛,强大的乘数效应开始导致GDP的大幅成长。

虽然巴西国土很大,但事实上内部经济结构很脆弱。一九七三年油价开始上涨之后,紧接着西方陷入经济萧条,巴西政府无法应对变化,随后经济就停滞不前,整个八零年代也无法有所作为,且面临了高通货膨胀及债务危机的状况。不过,从一九九五年后,在较强的民主政治及较好的政治领导之下,情况改善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无谓地浪费了自己的丰富潜力,巴西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在一九五零年代,巴西远比南韩还要富有,而今天它的平均每人 GDP却只有韩国的三分之一。

巴西故事的翻版

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所谓的“北京共识”其实只是巴西黄金岁月的翻版而已。两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强势、一党专权的政府,缺乏效率的投资配置、以及庞大的债务。

就像一九六零年代的巴西一样,中国经济的成长并非家庭消费所造成的,而是来自于国家的投资。驱动中国投资成长的因素与家庭储蓄率高无关。事实上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也没有特别高,大约只与印度相同,约23%。大多数中国的GDP成长都源自政府及公司。

中国在一九八零年代因为农村地区经济的自由化,GDP中的个人所得一开始成长快速,但是在一九九零年代明显地缓慢下来了。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比较不为人所知的。

从九零年代中期以来,政府及私人公司之间的关连越来越紧密,已经逐渐变成中国经济的一个特性。在中国及其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地区,GDP都有效提高了,但是对个人所得的成长却无有助益。其他多数国家的GDP中个人所得约占70%,中国的个人所得大约只占50%。

“北京共识”的迷思

许多西方分析家把中国二零零年GDP成长8.7%归功于“北京共识”的力量。以下这个解释事实上远较简单:中国经济的成长是庞大债务所带动的。西北大学 Victor Shih的研究显示,中国真正的国家债务将近GDP的100%,而不是国际货币基金所估计的22%。这不是个意外的事情。多年来工资的压抑,以致于现在越演越烈的劳工不满,使得国内消费无法作为成长的动力,政府于是只得藉由债务来支撑投资,以对抗西方的萧条。

这突显了“北京共识”的主要弱点:改变信用条件之后,例如提高利率之后,中国是否仍然可以维持GDP的高度成长?当利率很低的时候,任何国家都能够成长,但是,当货币条件正常化之后,中国的经济是否可以持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在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成长了11.9%,印度成长了8.6%。但是,两相比较,印度的投资远少于中国,且它的刺激方案─温和的政府支出及减税的组合─与中国巨额的四十兆元(5,800亿美元)支出相比,根本是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印度在最近几个月提升了两次利率。相反的,尽管每月的通膨事实上已经超过3%(中央银行台面下自订的政策标的数字),中国却坚决拒绝提升利率。这更确实显示出北京沈溺于以投资为导向的成长,也显示出在现今超低利率的状况下,只要利率稍有提高,就会严重影响中国呆账的水平,所以中国才会如此坚决的拒绝提高利率。

苏联的故事不可或忘

从中、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的前景取决于它如何在不会引发房市崩溃的前提下,提高个人所得,以及戒除用借贷进行投资的瘾好。当局现在允许劳工为提高工资而进行罢工,也对房市作一些限制。这是个好的开始,但是这个转变也充满着风险,诸如政治的不稳定及竞争力等。

让我告诉你另一个例子: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5%的时候,这个国家维持着相对高的投资率和经济成长,当时这个国家被许多其他贫穷国家羡慕着,其中一些后来仿效其经济和政治制度。这个国家就是─苏联。现在,我们大家当然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了……◇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82期【西方看中国】栏目(2010/07/22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184/8258.ht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新纪元】香港市民给中共的新年“献礼”
【新纪元】中共信访制度 名存实亡
【新纪元】海地地震的中国余震
【新纪元】弹指卅年: 第一批访问中国的西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