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石碇.石霸尖.鸟嘴尖(未遇)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3
标签:

皇帝殿是北台湾三大著名岩场,与五寮尖、笔架山齐名,棱岩东西横亘数公里,而以皇帝殿东、西峰之的瘦狭棱脊最为险峻。石霸尖位于皇帝殿棱线的东北侧,又称“皇帝殿东北峰”,虽然也辟建了完善的登山步道,但因位置较偏远,所以游客较少,攀爬以登山客为主。

石霸尖的登山口位于106县道53.5K附近,入口处有一座很鲜明的黄瓦朱柱牌楼,写着“皇帝殿风景区北峰登山口”。“北峰”指的就是石霸尖,山界称“东北峰”。石碇乡公所辟建了一条石阶步道,直抵石霸尖附近的棱线。

皇帝殿山势陡峭,地方政府辛苦兴建了这条步道,但登山客似乎并不怎么领情,在这条石阶步道的左右侧,登山客所开辟的登山小径,被使用率反而更高。原因无它,走传统山径,较有爬山的感觉,而且走山径可以连登石霸尖附近的其它几座山峰。

相较之下,这条花岗石步道,石阶路又陡又长,且坚硬如水泥块,爬山宛如爬楼梯,走来乏味而少乐趣,自然较难受到登山客的青睐。话虽如此,我今天来爬石霸尖,还是选择这条石阶步道上山。虽然这不是我的初衷。


石阶步道

我原本的规划,是要从53.9K附近,走传统的山径,先登永定坑山,再登鸟嘴尖,最后登石霸尖,等回程时,再走这条花岗石步道下山。至少下山时走这种楼梯路,较不会感觉枯燥无聊。

来到北峰登山口时,才发现昨晚石碇山区可能雨势不小,石阶路都还湿淋淋的,太阳虽已升起,但登山方向的这个坡面仍受山势遮蔽,当未被阳光照拂,因此地面湿泞。如此一来,就不适合走传统的泥土山径了。于是改变方向,先走石阶步道上山,登完石霸尖,回程时再走山径,登鸟嘴尖、永定坑山。

石阶步道果然如传闻中的又陡又长,除了一小段路稍平缓,几乎一路爬坡,大约得爬升 350公尺的海拔高度。幸好晨间凉爽,还不致于造成满头大汗,就自我期勉是爬楼梯,练脚力。

走到约三分之二处,遇一条左叉路,可通往鸟嘴尖的捷径,但山径荒凉,似已荒芜多时。仍循着石阶步道上行,最末段遇有一极陡的石阶路,雨后路面湿滑,两侧却无树木或绳索可攀扶,走来有点危险。若失足,则有滚落之虞。小心翼翼的采狗爬式而上。

通过之后,就离棱线不远了,看见阳光穿透林间的光亮,石阶路面也干爽许多,不久,爬抵石阶步道的终点。约花费一个小时。树上钉着指标,“左往鸟嘴尖25分钟.永定坑山70分钟”,右往石霸尖,已不远了,约10至15分钟而已。


从石霸尖眺望七星山(中)及大屯山(左)

休息过后,先爬往石霸尖。踏上林间小径,攀树踏岩向上,山径穿梭于棱线边缘的树林间,这才开始较有爬山的感觉。途中遇右叉路陡下通往蚯蚓坑山,仍取直行,约10分钟,轻松登顶石霸尖。

石霸尖,海拔537公尺,无基石,仅有林间的一块小空地,向北、向东的两小隅有展望。雨后天气清朗。北望,远方的七星山、大屯山历历在目,近处的山头那明显的寺庙,应就是鹿窟光明寺了。

往东望,则见“平溪三尖”之一的峰头尖雄峙于东侧,尖峰擎天,有一方之霸的气势。而放眼驰骋 ,平溪、汐止、石碇一带峰峦相连,绵延无际。这一幕,顿时让人感动起来。

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台湾多山的地理环境,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而北台湾少平原,多丘陵,山地比例更高,山峰超过千座。台北人若不爱山,则生活空间必然局限且坐困于被群山围城的一小隅藩篱内而已。倘若爱山,则将惊艳于台北的江山竟是如此多娇。爬上山顶,立于峰头,见山峦层层如波,绵延无际,远接白云,宛如绿色洋浪,让人感受到土地的壮阔与美好。


眺望平溪方向,山峦绵延无际。

峰头尖(平溪三尖之一)。

——————————————————————————–


棱线山径(往鸟嘴尖)

这一刻,是今日之行心情最高潮处,只是当时并不晓得。我原本期待的高潮,并不是石霸尖,而是鸟嘴尖的鸟嘴岩。鸟嘴岩,酷似鸟嘴,维妙维肖,在山界是出了名。多少山友,攀爬涉难,只为一睹鸟嘴岩的丰采。不料今日我却与鸟嘴无缘。

我循原路,返回棱线叉路,然后走往鸟嘴尖。棱线日先照,这时山径已较为干硬,但部分岩棱石块,踏踩时仍有些湿滑。不久,山径变为陡下。攀扶拉绳,小心踏踩。一路下行,山径路况转差,脱离了棱线,泥土路也变为较湿滑。

过了25分钟,却不见鸟嘴尖鸟影。当时心想,或许是路湿难行,我的速度过慢所致。不久,遇到叉路。对照地图,应是过了鸟嘴尖才会遇到叉路。于是心生困惑,莫非我已错过鸟嘴尖?但又似乎不太可能。走这种陡下且湿滑的山径,固然要专注于脚下踏点,但也同时也要留意上下左右周遭,寻找攀附物,怎么可能错过一座明显的鸟嘴山峰及巨岩呢?

叉路处的两条路,右往上,左往下,都见登山条。先往上探路,结果抵达一座电塔,后续已无路。来回折腾了30分钟,理不出头绪,不知鸟嘴尖及鸟嘴岩躲在何处。只好改取左路下山。接着地势逐渐下降,路况逐渐转好,心情却有些懊恼,这表示离鸟嘴尖愈来愈远了。

走着走着,遇溪,山径就沿着溪畔,由上游往下游走。沿途有竹林等拓垦遗迹,似是一条农路。走了30分钟,终于望见马路了。不久,抵达登山口,过小桥,才发现附近另一座桥是“玉桂岭一号桥”。我竟然走至玉桂岭,下山的路线偏离了90度。本欲北走,却成东行。


藤寮坑产业道路

接着走了40分钟的马路,约2.5公里路,才回到北峰登山口。走在马路上,一路感慨。最近一个星期之内,竟然连着迷路两次。五天前在九芎坑山,今天在鸟嘴尖。

究其原因,应是自己心态的疏忽所致。以前登山,若是不熟悉的山径,都会多参考几份不同的登山地图及山友的登山文字记录,事先详读,并列印下来,随身携带。而登山经验渐丰富之后,就不那么按部就班,有时只草草浏览而已。今天只带了一份地图,而无文字记录。当遇到状况,与地图不一致时,就苦无资料可对照了。

而最近两次迷路,都发生在下山的时候。这也容易理解。山的形状大约如三角形,顶窄而底宽;由山脚下往上爬,是由宽面走向窄面,较不易迷路;由山顶下山,则是由窄面走向宽面,较容易走散。由此看来,若要走O形路线,上山时,宁可先选择路径较不清楚的路线,走错的概率较小,而万一迷路了,也较有充裕时间可撤退。

我原本的规划也是如此,却因天气因素而改变了路线选择,而间接造成此误。直到写旅记之际,我还不能确定究竟是在何处走错路?是走了哪一条山径下山?除非撞了邪,我想应不致于路过鸟嘴尖而却没有注意到鸟嘴巨岩,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应该是还没走到鸟嘴尖之前,我就已误入歧途了。

至于鸟嘴尖、鸟嘴岩,改日再探。我也想知道,当时是在哪里迷失了方向。

旅记日期:2008.11.05 (写于2008.11.12)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皇帝殿登山步道。


又陡又长的石阶路。


陡峭湿滑的石阶路(末段)。


石阶路终点,棱线叉路口的路标。


爬往石霸尖。


石霸尖,山顶位于林间的一块小空地。


石霸尖,海拔537公尺,无基石。


北眺七星、大屯山。


七星、大屯山特写。近处山头的庙宇为鹿窟光明寺。


东望,平溪峰头尖雄峙一方。


绵延无际的层层山峦。


前进鸟嘴尖。


一路往下走,却没遇到鸟嘴尖。不知为何迷路?


末段沿溪行,路况良好。可惜已错过鸟嘴尖。


踢马步(106县道)返回停车处。


永定坑山登山口(53.9K),我原定下山的出口。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就爱大肠圈发型!Tony 教你绑发技巧
澳洲独立议员温莎称支持联盟党更容易
英前首相布莱尔都柏林打书 抗议者闹场
调查:澳洲多数民众支持工党执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