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兰苏澳 .无尾港水鸟保护区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0
标签:

上午八点多,抵达苏澳,天空细雨霏霏,山头阴霾重重。车子才刚进入苏花公路,心念一转,决定折返。今天原本要到南澳去探访苏花古道。

为何偏偏挑这样的天气来苏澳?说来还是因为贪图安逸造成的。苏花古道(大南澳段)海拔落差达七百公尺,若是大晴天走访,必定会爬得汗流浃背,于是就想挑一个较阴凉的天气。

原以为今天的气象预报符合预期,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台北还阴天,宜兰已飘雨,且愈往南走,天气愈不稳定。

或许是天气阴霾,云层低垂,今天苏澳的水泥工厂烟囱排放的烟雾显得特别浓密。一大清早,远远望去,数根高耸的烟囱大排烟雾,宛如消防灭火器喷出的雾状气体,直冲天际。几次来苏澳旅行,高速公路快抵达苏澳近郊时,远远望去,对苏澳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根根高高的烟囱排放的浓浓烟雾了,而今天的浓烟却特别的显眼。

记得曾经看过环保署发布的空气品质监测通报,有时宜兰县也会名列黑名单,让人困惑不解,宜兰县一向以“好山好水”闻名,又是农业县,怎么会没有“好空气”?来过苏澳之后,就约略猜想到原因了。风从海上来,这水泥工厂排放的烟雾自然是吹向兰阳平原了。

身为旅人,游山玩水之余,所见所闻,若关乎国计民生,亦当忠实反映。或许这些排放的浓烟已合乎环保规定,可能是天候因素造成的视觉错觉而已。当地环保局可实地监测是否有违规。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注1)。


苏澳晨景。

苏澳晨景。


无尾港赏鸟解说中心

既然已来到苏澳,当然不能空手而归。于是转往苏澳的“无尾港水鸟保护区”一游。抵达无尾港时,天候已逐渐好转,只有间歇微微细雨而已。

无尾港,虽然有港口之名,但其实当地并无港口,而是一片海岸沼泽地。不过这里曾经有过旧港口,是清代《噶玛兰厅志》所记载的“马赛港”,原为新城溪的出海口。

日据时代昭和17年(1942)一场台风风灾,使新城溪改道北移,这里的旧河道溪水渐稀,河道逐渐淤塞。民国57年(1968)时,台风引发的土石洪流使出海口完全淤塞,而成为一片沼泽地。这里成了没有出海口的河港,于是渐渐就被人称为“无尾港”。

原本的河港成了沼泽湿地,孕育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因而吸引了冬季候鸟选择栖息于此地以避寒冬。无尾港逐渐以赏鸟活动而知名,然而由于栖息的候鸟众多,也吸引猎人来此打猎。民国92年(1993),政府将此地108公顷的海岸地列为水鸟保护区,当地也成立“无尾港文教促进会”,协助巡守,并提供游客赏鸟导览解说服务。

每年十月至次年二月候鸟停留期间,是无尾港赏鸟最佳季节。我今天来刚好赶上赏鸟季的尾端。可惜因为临时起意,未带望远镜,大多数的时间,只在步道上听见林间或草丛的鸟鸣声,以及远望沼泽上的水鸭渺小身影而已。虽已是初春季节,沼泽地的水鸭数量仍然相当多。尤其是在“港口城隍爷庙”前的沼泽湿地上有成群的水鸭悠游其间。


赏鸟步道。

赏鸟平台。


无尾港水鸟保护区。


无尾港传统石板屋

除了赏鸟,我也顺游这个滨海的聚落。通过村内的主要马路为“岭脚路”。岭脚,是当地的地名,因位于苏澳七星岭的山脚下而得名。

无尾港有一间迷你小学,叫做“岳明国小”。校园内就有步道可通往赏鸟步道。解说中心就位于学校的斜对面,提供导览咨讯,也接受团体预约导览服务。

从解说中心旁的小路逛进社区里,这里的房子大多已改建为水泥楼房,不过还可看见当地传统的石板屋。这种石板屋由黑色的石板(页岩)砌造,石材来自当地的海边,早期居民利用闲暇时在海岸边采集,累积至一定数量后,再用这些石板来建造房屋或围墙。有的石板屋已有百年的历史。

村内也有一座百年古井,口径相当大的井身以红砖砌造,因年岁久远,红砖古朴而典雅。古井邻旁的土地公庙,已经翻新,庙对面是“无尾港文教促进会”的办公室,当地社区居民也组织了“河川山林巡守队”,以守护无尾港水鸟保护区。办公室的屋檐挂着“螺响无尾港”。无尾港已无港口,螺响什么呢?原来,这里仍然保存着宜兰传统的“牵罟”捕鱼方式。

昔日无尾港村民有“牵罟”捕鱼的传统,每当在海边守望的人发现鱼踪时,便赶紧吹螺通知村民。村民一听到螺响的声音,便立即放下田间工作,赶紧回家取出“牵罟”的装备,赶来海边一起“牵罟”捕鱼。螺响,成了无尾港居民共同的生活记忆。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传统的“牵罟”捕鱼已经没落,但无尾港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牵罟”活动,以凝聚社区情感及保存这项捕鱼的传统。


百年古井。

水泥楼房与传统石板屋。


无尾港永安宫

永安宫,位于社区的中心,是无尾港居民的信仰中心,主祀北极玄天上帝。这间庙外观新颖,进入庙内参观,才发现梁柱、门神及墙壁彩绘、神龛等雕饰都颇为古朴优美。

逛无尾港社区时,注意到巷道口有一座小庙,原以为是土地公或有应公庙,蹲身察看,才发现庙内摆了一个小草人,脸部贴上彩纸,简单画出五官表情,眉心还写了一个“王”字,草人背后插着五色旗,不知是什么宗教信仰或仪式。后来在赏鸟步道及通往海边的小路上也遇见两座同样的小庙。

后来向当地一位老伯请教,才知这是当地人俗称的“兵将”,是村里永安宫神祇派驻的兵卒,在村里道路口守卫,以防止孤魂野鬼入侵,以保护居民安宁。老伯说,这种兵将在都市里较少见,但在无尾港这一带的沿海村落相当普遍。每当神明诞辰时,庙方会派出神轿将各岗哨的“兵将”请回庙里换新装;每逢初一、十五,当地居民也会准备饭菜祭拜这些辛苦的“兵将”。这也成了无尾港的地方宗教文化的特色。

后来查资料得知,原来种称为“五营兵将”的信仰由来己久,庙宇大多设有五营兵将,只是都市化之后,庙宇多改庙前或庙里插上青白红黑黄五色旗帜,来代表五营兵将,已较少实际在各路口设岗哨,置兵将。无尾港这种兵将岗哨相当罕见,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五营兵将的岗哨小庙。


兵将岗哨。

兵将草人。


无尾港涌泉 (远处为七星岭)

当地社区有一条小路可通往海边。途中有左叉路,可衔接赏鸟步道,通往赏鸟平台。直行则走往海边方向,可看见当地著名的涌泉景观。

途经沼泽区时,果然看见清澈的湖水,池底有小气泡不断涌现,气泡冒出水面时,激起小小涟漪。这样的小水泡,我在苏澳冷泉泡汤时曾见过。或许这里的涌泉也是属于冷泉。我无法求证。池畔泥地湿烂,若想靠近试探,恐怕鞋脚会陷入泥沙之中。

我独自来到无人的无尾港海边。眺望汪洋大海,倾听波浪涛声。站在海边,与赏鸟平台遥遥相对,中间地带就是水鸟保护区了。海边有隆起的沙丘及防风林,因此水鸟栖息的沼泽地与海边之间还有明显的区隔。幸好也如此,否则沙滩上留着线条错纵的越野车轮胎痕迹,岂不是妨害水鸟居住安宁?

海滩沙地散布着一些海浪冲击上岸的漂流浮木及垃圾,虽然这里的海岸不算美丽洁净,但我喜爱独自走在大海边的感觉,浩瀚无际的大洋就在眼前展开,人的心胸会随之而开阔起来。

视线沿着海岸线往南望,南方有突出的岬角。绕过岬角,就是苏澳港了。向北望,矇眬中,遥远处似有一道伸向大海的海堤,海堤上有一高似灯塔的建筑物,迷濛中,彷若海市蜃楼,仔细凝望则见高塔顶处冒着烟雾,我猜想可能是一座设于海边的火力发电厂(注2)。

看来无尾港的候鸟算是幸运的,在这前后都工业区的环境里,能有拥有这么一百多公顷的沼泽湿地,且得到当地居民的守护。北方远处海边那座高大的烟囱虽然看似突兀,但或许也可做为候鸟辨识这片海岸的导航地标。

每年十月,当北方候鸟千里迢迢飞近台湾的宜兰海岸时,振翅在前头的公雁,遥遥望见宜兰海边这座高高的烟囱时,必定会欢喜回头告知在后面苦飞的母雁说:“亲爱的,无尾港就在前面了。我们快要到家了,加油!”

旅记日期:2009.02.19 (写于2009.02.28)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无尾港海边。

北方远处海岸的高大烟囱。

注1:后来读者Johnson兄告知:
“关于游记中提到的水泥厂烟囱,应该是龙德工业区台化龙德场旁的冬山电石厂(都是台塑关系企业),不是水泥厂。宜兰的水泥厂计有冬山的力霸水泥(已停工),苏澳新站旁的信大水泥、苏澳的台泥,以及东澳的幸福水泥,工厂都靠山边,而且工厂的排烟,十多年前确实空气污染(落尘)非常严重。陈定南前县长曾大力取缔,目前各厂都已装设先进除尘设备。宜兰的冬天因为东北季风的关系,只要是阴雨天都是这样‘烟雨濛濛’,真的不是工业污染。”
我是在北宜高速公路快抵达苏澳时远远看到的烟雾景象,但因行驶于高速公路,所以未能拍照。旅记中的照片是回程经新城溪时,从桥上往苏澳方向拍照的,所以内容应如Johnson兄所说的,可能是冬山电石厂,而不是苏澳的水泥厂。晨间来到苏澳,看见工厂烟囱出现浓密的烟雾,让人有些忧心,所以提出反映,若是气候因素造成的视觉效应,那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了。特别作此补充,以免错枉已经守法的工厂。….Tony补注于2009.03.02

注2:后来才知道这不是火力发电厂,而是利泽海边工业区的焚化炉烟囱。


无尾港岭脚路,通往赏鸟解说中心及港边社区。


路口指标。


通往海边的小路。


涌泉。


无尾港海岸沙滩。


海边的漂流木艺术造景。


沙滩车轮轨迹。


港口城隍爷庙。前方广场适合赏鸟。


众多水鸭栖息在港口城隍爷庙前的沼泽地。可惜没带望远镜。

相关新闻
宜兰五结 .利泽简老街
日本香川单车一日游:琴弹公园、钱形砂绘
日本小豆岛骑单车吹海风 纾压好逍遥
单车漫游: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车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