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本地农产品的小企业主之艰辛路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1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邵飞编译报导)今年以来多伦多的居民已经实实在在地吃起本地农产品了。

本地农贸市场已成为整个城市的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有时甚至成了常年的市景。连锁农产品杂货店也全都上来了,所售农产品都是本地货。但是,这都还远离“一切都是本省产”的要求,供货商还不得不去争得顾客,远不能形成专一的本地农产品供应链。

凯瑟琳•麦金托甚就是专们经营本地农产品的,小戴维斯维尔地区杂货店业主。

据CTV报导,她2008年开店后,生意也一直不错,但仅是维持,成长还不可能。眼看二月租约到期,如果不尽快注入资金,麦金托甚说她就别无选择了。最近麦金托甚就向自己的顾客发出了感人的一个请求。
如果手头没有5到10万元现金,麦金托甚表示,她就得关门。“我在绞尽脑汁相尽办法之后,发现我得告诉人们我需要帮助。”

她的生意和当地农场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麦金托甚就转向当地社区共同农业基金(CSA)求援,试图筹集资金。农场主都是通过此基金来确保农产品生产前就有稳定的买家,因此他们都是旱涝保收的。

去年,安省斯特拉特福德奶酪农场•露丝喀莱森所租农场到期,她突发奇想,恳求支持者购买了她40多万元奶酪股份。她随后就用这笔钱建立了一个新乳制品厂,让本地膳食者不再担忧。

之后,麦金托甚又再接再励,提出了“共享餐盘计划”,就是先付钱后得物。例如,先购500元股份,此后三年可净得600元农产品。

“真是不到绝处不逢生啊!”她解释说。 “因为不到绝处,你就鼓不起勇气向前跨那一步。”

“本地生,本地吃”(RFRK)儿童“双本”膳食计划的发起人――陆陆•科恩•泛内尔说她知道这些情况。 “我觉得努力本地化膳食是一个非常谦虚和崇高的目标。是相当不错的目标。然而,这也是对我们一大限制,因为这样一来成本就很高昂。”

本地化的艰辛

因为现在是说怪也不怪,买个本省产的苹果比买从地球另一边进口来的还要贵。

6年前她开始自己生意的时候,科恩•泛内尔说,她的量不够大,农场主不感兴趣。

此后,她克服了最初的这些困难,白手起家,把“双本”计划办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公司,目前拥有60名员工和14辆卡车,每天为多伦多6000个小嘴巴供应本地食物。

投资银行家出身的屠宰场主马里奥菲奥露奇说,小企业特别惨,因为他们的定购量不够大。

“我们不仅要本地化,我们不仅要出产有机食品。我们也要注重质量,”他解释说。

“不管是什么,只要是我们的产品,则保证都是安省绿色有机农场出产的。此外,我们还得保证,我们生产的是受欢迎的好产品。”

尼亚加拉食品公司的马里奥尼•平格步子迈得更大。他的公司就用本地猪肉生产手工熏腊火腿和香肠肉类产品。但他不相信,宣传自己的产品是本地货,就能让自己的产品走俏畅销。

“无论卖出什么产品,我从来不着意强调产品是本地货。我也不会认为因为产品是本地货,顾客就应该买,”

他说,这正好和菲奥陆奇所说相一致。 “由于经济全球化,本地市场也就对世界各地其他生产商打开了。所以仅仅是靠本地货不能取得优势。”

那么本地膳食商应该怎么办呢?

科恩-泛内尔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要想取得成功,有时就需要适时妥协。

“不是说要抛弃你的价值观,而是对各种可能性做出适当的妥协,这样生意才能抵御危机并生存下去。”
当地食品运动的倡导人――厨师斯科特维维安,去年夏天开了一家自己的餐厅。他就认为,麦金托甚不应该放弃她的理想。

“原则与伦理,对我来说,和生意的成功一样重要。如果在你心中,这就是真正的,珍贵的东西,因为这就是你的信念。。。那么我认为就有必要坚持下去,搞明白该做什么,把它做好。”

当谈到重构商业模式时,麦金托甚誓言绝不放弃最初的理念。她也承认零售商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当然这得他们愿意才行。

由于租用期一月底到期,麦金托甚仅有短短几个星期来确定企业的命运。但就在近两个星期里,她已收到的认捐金额近5万元,更不用说网上优惠券捐助的热烈状况了。

她的感激之情似乎难以用言语表达,麦金托甚说,她绝没料到,反应是“如此激烈”。她说她“坚信”她的企业能够生存到新的一年。

相关新闻
多伦多大游行 声援4.3亿中国人退出中共
8月1日起 加拿大人带狗去美国有更严格要求
加拿大国庆日 多伦多开门和关门及好去处
多伦多三年来首次落榜 全球十大宜居城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