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杨梅 .杨梅国中校长宿舍.四章堂.龟山头山.杨梅老街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41
标签:

今天前来杨梅寻访一棵750岁的老樟树,行车路经校前路时,瞥见左侧马路边有栋废弃的老房子,门廊石柱的横条泥塑装饰,吸引了我的目光,猜想这可能是日据时代的旧建筑。

不只如此,这栋房子还拥有不小的庭院,园内种植高大的杉树,或许曾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于是路边停车,过马路前往查看。房子的地址门牌是“校前路49号”。

庭院内刚好有位老伯独自拿着扫除工具,在整理庭院内的枯枝落叶,我趋前问候,并探询这栋旧宅的历史。原来这位老伯是当地红梅里的里长,他说这房子是日据时代留下来的,原来是杨梅国中校长的宿舍,已经荒废多年了,原有的日式庭园日益荒废,杂草丛生,于是定期前来整理打扫,好让里民有个游憩的空间。

看见里长伯亲自打扫庭园,为里民服务,颇受感动。我趁着机会向他询问是否知道杨梅扬昇高尔夫球场附近有一棵750岁的老樟树,经他指点,我才明白原先得知的资讯有误,倘若不是看到这栋老房子而好奇停车,遇到里长伯,说不定今天找树的行程会多走了不少的冤枉路。

俗话说:“Curiosity Kills the Cat”,但有时也未必如此。旅游时的好奇心,常可帮助旅人意外获得有用的资讯。杨梅镇公所计划未来将这里约三百坪的土地规划为妇幼馆,并增设儿童游憩设施,且保存老房子的旧貌,以供当地民众游憩使用。日后再经过时,或许这里将会有一番新的面貌。


杨梅国中校长旧宿舍,属于昭和时期的建筑风格。

杨梅国中校长旧宿舍,含庭院约三百坪。


四章堂

探访完老樟树,回程也顺访附近秀才路(115县道)上的“四章堂”。四章堂是一栋建筑特殊的祠堂。有别于传统中国式的祠堂建筑,这栋祠堂采取日本近代和风的建筑风格。倘若不是事先见过照片,乍见时,可能会误以为来到了一间日本佛寺。

从杨梅市区转入秀才路,前行约0.8公里,停车于路旁。再从秀才路285号旁的小巷进入,不久即可望见建筑造型醒目的四章堂座落于一片田园的后方。这里的地名为“秀才窝”,相传是清代秀才林广臣来此地开垦,所以名为“秀才窝”。客家人称呼山间谷地为“窝”,闽南人则称“湖”,由地名可知这里是传统的客家聚落庄。

“四章堂”是当地傅氏家族的祠堂,取名为“四章堂”,是为了纪念祖先荣章、麒章、麟章、发章四兄弟于清乾隆41年(1776)由原乡广东嘉应(梅县)渡海来台,在此地拓垦落户。四章堂建造于昭和13年(1938),未采用传统的木构砖造建材,而是使用当时渐流行的钢筋混凝土新式建材。建筑外观则仿日本的社殿建筑样式。

歇山式屋顶,灰色系的日本瓦,洗石子外墙,正门嵌有日式过梁,使整栋建筑充满了浓厚的日本风味。这栋建筑物已历经70年岁月,仍保存完好,傅氏家族子孙能守其祖业。四章堂曾入选台湾百大历史建筑。


四章堂。

四章堂。


贵山公园(龟山头山)

回程时,又顺道爬了一座杨梅的小山-“龟山头山”。龟山头山,镇公所辟建为“贵山公园”,入口从中山路33巷进入。山头不高,公园不大,从登山口走石阶路上去,约5分钟就抵达山顶平台。

山顶竖立了一座高十几公尺的观音菩萨圣像,圣像前的地面铁盖内有一个二等卫星控制点N-907,更前侧的水池畔有一块水泥四方柱,据说日据时代设置的三等三角点就埋在底下。

爬龟山头山,真轻松,像在公园散步而已。山顶公园也立有一块解说牌,说明杨梅的山川地理及地名的由来。可惜山顶无展望,除非能像观音菩萨圣像站那么高,才有机会俯眺整个杨梅的山水形势。

杨梅的地势周边高,中间低,河流流经其间,形成溪涧谷地,客家人称凹下的地貌为“坜”,闽南人则称为“坑”。清代时,客家移民来到此地,看见遍地有野生的杨梅树,所以称这里为“杨梅坜”。日据时代大正9年(1920),台湾总督府实施行政区域调整及修改台湾的地名,杨梅坜因此改名为“杨梅”。


贵山公园入口。

二等卫星控制点N-907。


杨梅老街巴洛克式二层楼街屋

今天的杨梅行,自然不忘顺道逛逛杨梅老街。我在杨梅用餐,找了一家传统的小店,点了一碗40元传统客家板条,简单用完一餐,并参观了杨梅车站前的巴洛克街屋建筑。

杨梅老街并不有名,旅人若想要看老街建筑,坐火车大概不会选在杨梅站下车,而是会多坐两站,到新竹湖口去逛湖口老街。

杨梅老街的旧建筑,仅剩零星几栋,规模远不如湖口老街,也不如桃园当地的大溪老街。其实并非杨梅原有的老街建筑不如上述两地,而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老房子一栋栋被拆毁改建,至今所剩无几。桃园大溪老街,因河运没落,新竹湖口老街,因铁路改道,而面临商业活动的衰微,老街繁荣不在,所以许多老房子没有遭到被拆毁改建的命运。

现在杨梅火车站前的“老街”,其实是80年前的“新街”。当时因原有纵贯铁路经过杨梅的路段过于坡陡,易发生危险,而在昭和4年(1929)将车站北移1公里至现在的位置。新车站附近逐渐形成新街商业区。新街的房子大多建造于在1930年前后,多为两层楼的街屋。结构多为砖构造,立面则仍沿袭大正时期流行的巴洛克装饰,目前仅存的这些巴洛克建筑以大成路62至70号,以及187至193号较为完整。仍然可以让人借此遥想当年杨梅新街的繁荣街景。

旅记日期:2009.02.10 (写于2009.02.20)


旅行地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杨梅老街(大成路68-70号)。

杨梅老街(大成路191-195号)。


远眺四章堂。


四章堂-台湾百大历史建筑。


龟山头山(贵山公园)步道。


龟山头山,三角点在观音菩萨圣像前的地面及水泥方形柱底下。


贵山公园。


杨梅老街的巴洛克式老房子(大成路64-66号)。


二楼女儿墙及山头的巴洛克雕饰。


老街老房子(大成路189号)。


老街老房子(大成路189号)。

相关新闻
台北泰山 .顶泰山岩.崎头步道.义学坑步道.明志书院
宜兰罗东 .五福诊所.勉民堂
台北莺歌 .莺歌老街
桃园杨梅 .七百五十岁老樟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