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毒塑 台学者吁建化学物质履历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10日电)多位风险分析学者今天指出,塑化剂风暴的症结在于“食品业可以跟化工业买原料吗?”消费者求偿可促使食品界加强把关,政府也应效法欧盟建立化学物质履历,以免流向食品。

台湾风险分析学会秘书长、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教授吴焜裕今天说,化工厂漏报20余吨的塑化剂DEHP,“像变魔术一样,到哪里去了?”食品业者岂不是每天都要猜,下次会是什么化学物质跑到食品里?

吴焜裕说,现况的食品履历与化学物管理脱钩,而且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列管的毒性化学物质只有271种,风险评估也局限于此,这让外界误以为不列管、不评估的化学物质就不毒、就没有危害。

学会会长、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教授詹长权指出,食品安全光是把关食品生产履历还不够,政府应效法欧盟的REACH规定,将1万5000多种化学物质登记注册,输入1吨以上化学物质的业者须向欧盟化学局检附样品、风险评估,且登记源头与流向,以便欧盟掌握是否流入食品制造业。

詹长权说,过去食品添加物的管理局限于防腐剂检验,以致数年内,三聚氰胺、塑化剂事件接连发生,宛如食品界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他说,如果食品和化学物质的履历没有连结起来,光是加重黑心食品业者的重罚与刑责,不足以防制恶行再度发生。吴焜裕也说,只着手修订食品卫生管理法,而无全面性的源头管理思维,黑心业者很可能出现豪赌行为。

学会理事、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认为,塑化剂风暴暴露政府在食品安全与化学物质监管的行政怠惰,以及食品制造业疏于食品安全把关。他支持消费者求偿,促使企业和政府拿出行动改变现况。

周桂田认为,在刑法侵权行为的思维下,消费者诉讼求偿并不容易,所以政府应该和食品业者成立“超级基金”,对塑化剂受害者采用救济补偿,且受害举证责任应由厂商担负,而不是消费者。

周桂田说,“为何有业者能从塑化剂风暴全身而退?”这是食品业者都该思考的问题,政府应建立食品资讯揭露及预警原则,督促食品业者加强把关食品生产履历及审核管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