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评论:美债问题暴露中共政经窘态

陈迈克编译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9月10日讯】专家认为,中共为了自身利益,并未积极参与美债问题的解套,若能开放民众使用美元,可以营造双赢格局。

美国著名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8月8月发表普雷斯托维茨(Clyde Prestowitz)的评论文章〈让他们吃掉美元〉(Let them eat dollars)。作者表示,即使美国债信被降等,中共仍购买美国债,其目的是为了使人民币贬值,进而享有商品出口的优势与贸易顺差。但作者认为,中共必须改变政策,让民众用部分美元消费,才能确保手中美债的价值。同时,《经济学人》也引用文章说明,这次美债事件固然突显民主政治的问题,但中共未多置喙批评,也是因为近日的中国灾祸频传,暴露独裁政权有更多的局限性。

骂归骂,中共买美债不停手!

普雷斯托维茨指出,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在8月初下调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等之后,中共马上痛责美国未妥善控管其债务。但骂归骂,中共当局还是在市场上买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币保持币值状态,以取得中国商品在出口上的优势。

藉由购买美债,中共推升了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因而使美国出口的成本增加,也使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成本减少。实际上,这是中共使人民币贬值的手段。

没有人强迫中国买美元和美债。但中共目前并未停止购买美元、将来亦然。弱势的人民币导致贸易顺差,也因而造成钜额美元外汇,中共不但据此持续累积外汇,中国的所有美元也都落入中共当局手中,因为中共政权不允许私人或公司持有赚取的美元,他们必须缴交给政府以换取人民币。因此,就如同美国一直有过度消费的问题一样,中共长期以来一直以此方式抑制消费,并作为其出口导向经济的重要策略。

应让民众消费部分所持美元

普雷斯托维茨说,包括G-20、国际货币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学家,一直敦促中共让人民币升值,并发展以国内消费为导向的经济模式。但中共向来都拒绝,宁愿继续玩重商主义者的游戏。

中共必须知道,如果它坚持长期保有庞大贸易顺差,其持有美元的价值就会下跌。实际上,中共目前的作法正在抑制消费,使家庭的资金移转至投资和政府部门。

如果中共真的想确保其持有的美元价值,它应该逆转政策。简而言之,中共应该让民众消费一些他们持有的美元,所以说:要让他们“吃掉”美元。

中美均遭逢政治信仰危机

同时,《经济学人》杂志于8月1日发表班杨(Banyan)的博客文章称:美国国债问题似乎使中美两国都遭逢政治信仰的危机。但是,对于美国这次的政治瘫痪事件,中共媒体也很难借此大作宣传,因其不断发生的丑闻,也在在显示出独裁政权的局限性。

班杨指出,对于华府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解决美国债限危机并避免技术性违约,身为美国国债最大投资者的中共当局,总算可以像其他观察家一样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次,一些中共官媒的评论家可能错失批评美国政治制度的机会。

中共官方媒体一向乐于报导“先进民主国家”的缺点和虚伪。有专家表示,这些媒体对轰动全英国的手机窃听丑闻大肆报导,同时对“西方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上的缺失”幸灾乐祸。

班杨认为,这次的美国国债问题是该国政治僵局的展现,也提供中共对全世界进行反面教育的最佳机会。毕竟,奥巴马总统也说过,美国的信用评级会面临下调的风险,是因为缺乏一个3A等级的政治制度。

丑闻频传 中共难以自夸

中国的观察家当然对此有诸多评论,而中共官媒新华社提出主要质疑:“美国如何摆脱选举政治并更有效地解决难题?”但是关于这点,即使是最“爱国”的中共评论员也很难尽力吹捧“北京模式”,因为中共一直声称他们的政治体制的优势之一是能“更有效地解决难题”,并经常以其“世界一流”的高铁系统夸说自己的奇迹与骄傲。这就是为什么723温州动车事故会比汶川大地震和三聚氰胺毒事件引发更大的民愤。

上述三起丑闻都显示出中共独裁政权的局限性,包括缺乏公开性和问责制、缺乏公众对政府决策的监督、缺乏政治人物对政治议题的公开辩论──不管这种辩论场面看起来有多么不堪。◇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239期【西方看中国】栏目(2011/09/01刊)

本文连结: http://mag.epochtimes.com/gb/241/9805.htm

新纪元PDF版订阅(52期US$10 )

相关新闻
投资美债 中国战略选择
纽时:美债上限难搞定 中国心急却动不得
美债降等再添忧 亚股又挫
中国万亿美债无法抛售 面临缩水困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